2020年7月29日早上,为开展技术下乡,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广东海洋大学贝壳粉技术扶贫队赴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进行贝类养殖业的考察和调查贝壳堆积的问题。
英岭村是一个常住人口约5000的渔村,其中农户占4000左右,主要经济来源以海水养殖业为主,其中海水养殖又以养殖黄金贝和白扇贝为主。英岭村是出了名的“贝壳围村”,曾受到央视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的采访。该村也是红色革命村庄,革命烈士廖培南就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人。
早上9点,贝壳粉技术扶贫队到达英岭村党群服务中心,英岭村廖书记和何书记主动向队员们介绍了英岭村的发展现状、渔业概况以及扶贫攻坚情况。
一.扶贫攻坚情况
村民在海水养殖方面上已有十几年历史,主要以养殖黄金贝和白扇贝为主。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大力帮助下,英岭村大部分村户已经完成脱贫工作,村里面开的贝类加工厂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给一部分贫困村民,通过政策扶持贫困户养殖扇贝。
二.渔业养殖
何书记介绍红色扇贝又称黄金贝,一般需要养殖6—10个月时间才能成熟,成长期间需要农户不断换洗螺网,通常渔民在8到12月下苗,在来年的5到8月才能收获和售卖。目前英岭村有180多户从事海水养殖工作,每户每年养殖约5000串,通常每串售价为30元左右。但近两年黄金贝突然大量死亡,去年黄金贝死亡率更是高达95%,大量渔民颗粒无收。如果按照一户收入10万来计算,2020年英岭村渔业损失1800多万。据分析黄金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这两年7、8月份天气炎热导致海水水温偏高。目前所养殖的贝类品种难以适应高温情况,希望能引进更耐高温的品种,以改善农户当前现状。
三.村产业状况
英岭村在以渔业养殖的基础上,开展贝类的初加工。何书记自己经营了一家扇贝加工厂,主要生产半边贝、粉丝贝等粗加工。通过向其他养殖户购买扇贝,进行开贝初加工后运送到湛江酒店。何书记说:半边贝壳以35斤为一包,一天可以装1400包左右。贝壳加工行业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每天现场有10余名工人在加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120元左右。由于今年贝类大量死亡,加上疫情影响,对贝类加工行业造成严重影响。何书记补充到按照往年繁忙时候可以雇佣120多名工人一起工作。今年不管是养殖户还是村民的收入都减少了很多,对扶贫攻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图为何书记在和队员们介绍当地发展现状、渔业概况以及扶贫攻坚情况 通讯员 何爵星 摄
四.贝壳堆积问题
一家贝壳加工厂每天大约产生贝壳废弃物3000斤。由于缺乏对贝壳的深加工,大量贝壳被堆积在村道旁,较大贝壳会被工人挑出清洗进行售卖,而部分较小的贝壳则将被运输到流沙村加工厂被粉碎制成饲料补钙剂,但由于加工厂处理量较小,仍有大量废弃贝壳被堆积在海滩和路边上,环境难以降解,且会发出浓郁的腥味,苍蝇横飞,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图为队员在拍照路边的废弃贝壳 通讯员 蓝泽锋 摄
五、农村的带头人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乡村发展面临着青年劳动力的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是体力上,更体现在精神上。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的影响、市场的变化等,尤其是需要像何书记这样的带头人,年富力强,对村子发展、产业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及时的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在思想上、行动上带领广大村民一起致富。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才有持续的发展动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图为团队和英岭村干部的合照 通讯员 蓝泽锋 摄
附录:
贝壳粉技术扶贫队简介:团队以牡蛎、扇贝、螺壳等废弃贝壳为主要原料,依托“高校+企业+农户”模式,与湛江新贝贝生物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贝壳粉涂料。该涂料不仅经济实惠,绿色环保,同时具有隔热、防水、防辐射、防腐蚀等特性,节能效果显著。目前,团队已申请成功 “一种甲醛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等四项贝壳粉加工的发明专利。团队曾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银奖、广东省第四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和湛江市第四、五届“青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团队优胜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3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