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8月5日揭阳电(通讯员 郑志颖)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始终被置于首位。针对疫情背景下的就业形势,为有效应对就业压力、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7月22日开始,广东海洋大学“疫”就同行队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在广州圈、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以居民、公司、基层部门为调查对象,探究民众对于疫情背景下的就业观念,进一步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最终取得了较为乐观的调研过程。
在问卷调查方面,实践队队员以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普遍性方向从社会就业层面出发,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在整体的问卷调查中,95%的非大学生群体认为此次疫情给整个社会特别是就业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且有约54%了解一些就业政策,而在大学生中也有47%认为对就业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招聘规模的减少、招聘时间的推迟等。另外,大学生对学校招聘服务及渠道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不了解”的人数占到了54%,可见高校对此方向的落实还有很长的时间。
另外,在感悟方面,我们实践队员在数据中了解到长辈很大比例希望孩子考公务员,以此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而大学生中则透过此次疫情下就业的形势,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此获取较为满意或稳定的职位。所以,令人惊喜的看到此次疫情给社会群体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消极的还有部分积极的影响。
在走访公司中,队员们发现有些作为互联网电商行业公司,疫情对公司影响轻微;在疫情爆发后,公司的招聘规模反而有所增加。而在一些公司则将招聘门槛提升到本科及以上,还对院校做了要求,只招收原985、211院校和电力目标院校毕业生。而在访谈应届毕业生中,我们发现了毕业生难找工作较为平常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校招没有被选上的同学,在春招时候略显焦虑;还有一些是找到的工作不符合预期理想等等。
经过14天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对高校大学生建议及策略:
1. 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学生学习力。高校毕业生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就业竞争力。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人力资本质量是核心的影响因素。
2.面向未来就业的教育变革。知识爆炸时代来临, 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学习什么很重要,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意味着不一样的工作。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开门、在工厂工作、为医生提供建议等。
3.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各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就业管理、服务和职业辅导的新模式,从线上招聘助力高质量就业、职业辅导促进个人成长、提供及时可靠信息服务、就业手续在线办理四个方面,全方位加强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足不出户找工作”,就业服务不断档,及时调整相关手续流程和工作安排,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
4.政府相关部门促进就业的措施。根据上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对于排在首位的民营企业而言,受疫情的影响更大。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早日开工、扩大就业,制定了一些减费降税、提供贷款资金等政策,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需求。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产品市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及时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
“疫”就同行队还在进行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