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感想
2020年7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环境保卫者队在黄山市休宁县石田村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与乡村环境相结合而展开的社会实践感想。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对经济增长的重视超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治理不力,致使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尽管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但在治理的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到位,往往疲于应付,流于形式,致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大打折扣,不少地区甚至难以遏制逐渐恶化的趋势,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已然陷入困境。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我来到了休宁县石田村。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处于溪口镇的东大门,距离休宁县城约21公里,耕地面积3000余亩,山场面积17000亩。现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2700多人。该村的环境治理成为其发展的束缚性问题之一。环境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有:1.分布面积广,2.污染总量大,3.人口多,管理成本高,4.相对于城市而言,呈现为污染点分散盲区,过多检测治理投入成本巨大。基于上述的现状,只有通过大数据应用才能有效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
在实地考察中,村委会成员向我讲述了大数据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提升的困境。主要有1.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对于大数据至于农村环境治理重视不够,2.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缺乏技术支撑,3.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匮乏。从现实出发不难看出这些困境的原因,黄山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少,人才缺乏,无疑加重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但是同时我也发现在乡村治理的某些方面运用了大数据。例如该村的污水治理,推广采用了ppp模式,并运用互联网技术实时向省会城市的科技企业传递污水实时情况。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当前农村的大数据治理环境技术已经进入起步阶段,但是后续发展的难度很大。
结合这些具体情况,我对石田村农村环境治理做出以下总结。本社会实践小组的研究课题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交流平台建设,主要侧重于在废物资源回收信息处理系统上。该项目采用互联网配合大数据技术的技术,以废物回收中心系统为中心点,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收集民众丢弃的垃圾与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各种信息,对口企业发展需要去除繁琐的中间回收流通环节,使废物资源回收再利用达到有效模式。在结合石田村的具体情况,农村人口叫城市人口分散,且垃圾种类众多,分类回收意识不强,所以可作出以下调整。
一:构建农村环境治理多主体参与信息系统,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绿色产业与治理主体组织网络。可以将农业企业,基层管理部门,环保组织网络媒体,村民等纳入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中,通过收集多元治理主体反馈的环境信息,建立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提升治理效率,推行网络化治理,对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二:搭建农村环境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农村环境信息数据公开系统。譬如政府就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创建各村垃圾回收APP,每家均注册为用户,在垃圾处理软件上政府就可以利用APP数据平台定时更新垃圾收运的时间路线中转站和各类资源回收项目等信息,同时软件还可增设后续的环卫基础设施,垃圾处理进展作业情况等在线监测数据的提供和服务。在主要节点上需要不同治理主体合力参与,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以相关企业为核心,以公众参与为桥梁,从而创建一个囊括有线网络,移动网络和各种社交网络相互对接,使用终端的统一化的农村环境治理大数据应用平台。三:加快大数据人才培养。人才是大数据建设的立足点加快培养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大数据治理的应用。一方面高等院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所以应该以高校为支撑加快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科学等与大数据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大数据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大数据人才。另一方面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大数据应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传播媒体普及大数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大数据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农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这既对突破农村环境治理困境打好农村环境治理攻坚战,提出了明确的作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未必须使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农村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作为国家战略的时代机遇。
本次社会实践感慨良多。我明白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广大人民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养身心,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获得锻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86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