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为贯彻落实“传承红色基因”专项行动,缅怀革命先驱,传承红色精神,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寻红访烈”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市郊歌乐山下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监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工作人员交流讨论,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并就如何高效地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提出建议方针。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江姐(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革命烈士曾在此被关押。
(渣滓洞内院)
在参观访问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刑讯室、牢房、地牢、围墙缺口,讲解员细致地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以及众多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英勇事迹。渣滓洞内院的墙上,刻写着“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的标语,刑室牢房中,摆满了老虎凳、竹筷子、烙铁、钢鞭这样的刑具。十六间男牢,二间女牢,每一间不足十平米的牢房,几乎都关押过十几位革命志士。实践队员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们不屈不挠、宁死不苟的英雄气概与革命信仰。
(实践队员观看牢房)
(审讯用的刑具)
在与渣滓洞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得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会来参观渣滓洞旧址,了解革命故事。此外,实践团队针对目前红色革命基地存在的问题和如何高效地传播红色文化,提高群众们参观革命旧址的积极性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实践队员们合影)
本次渣滓洞实践调研是“寻红访烈”社会实践团的良好开端。在参观调查过程中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地点暂未开放,但实践团成员们仍然积极参与,与当地民众、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热情交流。“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作为新一代青年人,重大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精神,激活红色基因,以英模人物为榜样,自觉向他们看齐。这对未来承担时代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寻红访烈”社会实践团 魏家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997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