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把青春与激情洒满大山与田野,让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那一定是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对大学生来说,支教便是最好的实践,“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现在正值暑期社会实践的好时光。为了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旬阳暑期实践团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扶贫先扶智”,扶智就要从教育抓起。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既是国家意志,也是人民期待。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旬阳暑期实践团的各位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团队组织的的支教活动。
支教,是一场磨炼;支教,是一种奉献;支教,更是一种收获。支教不仅能让我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更可以让“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把汗水洒在每一寸需要我们的大地上。支教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思政精神深入人心,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谱写新时代新篇章时刻准备着,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受到疫情影响,本次支教活动全程采用线上模式进行,7月30日下午两点美术课准时与孩子们在云端相聚,本次课程美术老师袁凡杰主要教授大家折叠立体爱心和绘画手抄报素材,并且观看视频《文化中国》中的剪纸和年画。
图为美术老师在上课。袁凡杰 提供
折纸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手指的灵活性,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可以他们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是一门简单又有趣的课程。
图为同学们的美术作品。 旬阳学生家长摄
以《文化中国》在统观中华文化的高度和视角,深入挖掘地方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等经典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挖掘、梳理和编排,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列性的演绎,充分展示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描绘中国文化版图全貌,书写和传递中华民族的当代精神风貌。为世人描绘一幅我国多元文化的大交融,精神文化事业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盛世画卷。
通过观看《文化中国》可以增强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文化自信,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这是比任何知识都要宝贵的一种自信,一种态度。
“支教是一种别样体验,它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也一种对大学生的锻炼的机会。”教学组组长章伊琳这样说道。以后当同学们想起2020年,不只有庚子年的新冠之痛,更有在教学互动中得到的快乐与传授知识后的满足。
本次的支教活动虽然没有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大家都享受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便利。远程“云”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地区差异而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上了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青春不负彩,支教亮希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所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纵使有千般阻挠,万般挫折,也要挺起胸膛迎难而上。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不忘支教初心,展现青春风采。
这段支教的路程虽然短暂,但是,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携手同行,积累阅历与视野,收获触动和感悟。为孩子们的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点亮他们的世界,照亮山外的视野;精心呵护每一粒,等待那一朵破土而出的向阳花。
(通讯员陈思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1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