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总书记的深情挂念——贵州花茂村如何逆疫前行
今年既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但同时还是特殊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新型冠状肺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述。为了解疫情之下基层贫困村的发展现状,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力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小分队来到贵州遵义花茂村,通过实地考察、发放问卷、个案采访的形式开展暑期调研活动。
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之东北部,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过去是一个贫困村。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视察,极大鼓舞了村民们建设家园的士气,自此花茂村愈加奋力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终在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此次调研活动以花茂村为样本,旨在深入了解摘帽脱贫乡村如何应对疫情、巩固成效。
7月18日清晨,团队成员来到花茂村村委,在向工作人员表明来意后,被介绍给了村党支部书记彭龙芬。通过彭龙芬书记的讲解,成员对花茂村的产业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该村主要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
花茂村供销社 团队成员彭露摄
因地制宜做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疫情的发生究竟对贫困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考验?成员带着疑问走访了花茂村绿动九丰合作社和大生旺合作社。
“学会在困境中求变,因时因情况做出工作安排。”九丰公司总经理苏培军这样说到。原来,因花茂村地处坝区,进而产业也因地制宜选择了农业种养植。今年受疫情影响,九丰合作社在作物种植的选择上首选茄子和西红柿,在疫情严重的1-2月安排村民进行种植,等到6-7开始收成。据了解,大生旺合作社挖掘坝区优势,建设了“稻+蛙”基地,发展总面积达到66亩,每个池子养殖13000只青蛙,做出如此的变化也是为了应对今年的特殊状况,也希望能够进一步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
花茂村大生旺合作社“稻+蛙”基地 团队成员彭露摄
政企联手保增收
基层政府作为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在地方扶贫工作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政企的联合效应也对地方经济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有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面对各类公共性突发事件时,两者应如何配合、打好“组合拳”,以保增收促经济是当地政府正面临的问题。
成员来到了枫香镇人民政府,并就疫情时期政府与花茂村企业采取了怎样的联动措施等系列问题,采访了花茂村分管领导潘克刚。潘克刚表示,面对突发事件,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生产不掉队,进一步想方设法补齐短板。目前,政府方面工作重点放在为企业的正常进行提供各类保障,包括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和交易市场建设、购置16个立方空气能烘干机2台用于辣椒、食用菌烘干以及提供坝区产业项目资金329万元,主要用于蔬菜、稻+产业的发展。政府做好后勤保障的同时企业也积极探寻产销对接途径,发展“订单农业”,在九丰公司加工厂或绿动九丰合作社建立产地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配送中心,利用九丰公司与上海市场,绿动九丰合作社与重庆市场,大生旺与重庆、广东市场无缝对接,把产品卖到上海、重庆、广东等。
完整的物流运输线、完善的订单售卖流程,是花茂村保增收的重要基础。
游客在陶艺馆消费 团队成员彭露摄
提振信心促旅游
过去,花茂村因其地理优势顺势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了当地陶艺产业、文创企业以及餐饮业的发展,百姓们吃上了旅游饭。
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旅游行业也遭受了很大的挫折,民众的信心、积极性也遭遇极大的打击。为应对疫情对当地旅游业带来的降温,村委采取了鼓励村民学习加强餐饮技能,不仅免费还给予一定的补贴,为之后旅游业的回暖打下更好的服务基础。
陶艺馆的负责人母先才说道:“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流量有所下滑,但是在五月份,游客逐渐增多了起来,在这个五一期间来体验和购买土陶的游客大概有几千人次。”可见目前旅游业已逐渐步入正轨。
团队成员采访花茂村便利店村民 花茂村工作人员摄
疫情的发生固然给基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挑战,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相关部门能够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过硬”,确保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成员看到了疫情时期基层脱贫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政策怎样灵活实施才能有利于发展。但是面对久久未结束的疫情,任然对基层政府部门提出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依旧不能放松警惕,任旧需要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3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