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山海望乡调研团来到了徐镇镇的东习村。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有着光辉事迹的人物——现年57岁的任宗斌支书。任支书的生活经历十分丰富,他在1980年入伍,当兵26年,42岁退休,42-53岁在部队返聘。53岁的时候回到家乡。任支书谈到,26年的兵役经历,极大地磨砺和锻炼了他坚强执着、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遇到任何困难,不抛弃不放弃。
而任支书的光辉并不局限于他的个人魅力,在与他的交谈中,我深深地被他与他的乡村振兴故事所吸引。任支书的家乡是黄河滩区,30年来一贫如洗,经济状况发展存在很大的滞阻。于是,那时的任支书便在心里树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他要改变家乡,他要振兴家乡!
可是振兴家乡何谈容易?任支书回乡之初,便创办了农村农业发展公司,以种植蔬菜和养猪养鹅等农业种植养殖为主要项目,可是第一年的收入十分惨淡,亏损了40万元,说到这里,任支书也无奈地摇了摇头。可是任支书有一股独特的“任劲”,这股在军队中磨练出的韧劲让他咬着牙坚持了下去。终于从2017年到2019年,这三年任支书公司的业绩可谓节节高升。任支书谈到这里,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个人富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大家也能依靠这个公司一起富起来,家乡父老都能富起来!”任支书的这一番话让我的鼻子一酸,实现乡村脱贫和振兴的道路何其漫长,可是任老却可以始终不忘初心,将人民群众放在自己心中的第一位,可其实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人民群众,但正是因为他的博爱,才让生活改善的春风吹进了千万家。
我和任支书走在田野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任支书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实现了个人的先富裕,从而去带动整个东习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呢?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调研团此次来到这边想要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总结各个村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作为借鉴。
任支书则结合了他自己从商的经历和我分享了他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首先他认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中国乡村经济形式的特点,努力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更好地汇聚所有村民的力量来共同建设乡村,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任支书还打趣地向我感叹起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他提倡人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跟着时代潮流的改革就容易“激流勇退”,要学会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结合农户自己生产的产品打造品牌效应。而宣传工作做到位之后,任支书又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其实现在农村的产品都很好,就是卖不出去。”我回答道:“是因为销路问题吗?”任支书点了点头,销路问题目前是困扰东习村商品输出的一大难点,受交通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任支书说他决定依旧以互联网为跳板,借助各大网络商品购买APP实现农村商品价值的提升。任老知道许许多多的知名APP,这样让我不禁敬佩这真是一位时髦的乡村振兴先锋。
任老走着走着就谈到了人才问题。他说,自己当年之所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去追逐建设家乡的梦想,是因为这件事情在东习村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村民一起投入到振兴乡村的奋斗路上。对于东习村来说,前无古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后有来者的时代即将到来。他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充分挖掘在乡村振兴这一领域具有前瞻性和能力的人才和企业,起到带头作用,以先富带动后富。
我看着任老,心中思绪万千。“先富带动后富”,这是一句多么响亮的口号,可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践行甚至去冒险?任支书做到了,他的勇气正来自于他对于身边人的牵挂,小小的挂念像微弱的烛光,聚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帮助整个东习村富裕的明亮火光。任老说,我们不能光靠着国家政策“苟延残喘”,自力更生才是唯一出路。国家政策向下沉,而乡村民众应当向上看,大政策总有顾及不到的小细节,因此彼之所需,正是吾之所向,正需要我们这样的平民群众去填补。
敢吃苦,敢吃亏,敢为人先,这样的一位“任三敢”,乡村哪里需要他,人民哪里需要他,国家哪里需要他,他就勇往直前地无私奉献。和任老的一番谈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更是如何为人处世的高尚风骨。我希望,山海调研团队虽然只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员,但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年或者团队投身于这份事业,以年轻无畏、朝气蓬勃的姿态去攻克乡村振兴每一步路上的艰难挑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