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东习村乡村振兴先锋任宗斌:彼之所需,吾之所向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作者:郭佳丰/山海望乡调

1月13日,山海望乡调研团来到了徐镇镇的东习村。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有着光辉事迹的人物——现年57岁的任宗斌支书。任支书的生活经历十分丰富,他在1980年入伍,当兵26年,42岁退休,42-53岁在部队返聘。53岁的时候回到家乡。任支书谈到,26年的兵役经历,极大地磨砺和锻炼了他坚强执着、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遇到任何困难,不抛弃不放弃。

而任支书的光辉并不局限于他的个人魅力,在与他的交谈中,我深深地被他与他的乡村振兴故事所吸引。任支书的家乡是黄河滩区,30年来一贫如洗,经济状况发展存在很大的滞阻。于是,那时的任支书便在心里树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他要改变家乡,他要振兴家乡!

可是振兴家乡何谈容易?任支书回乡之初,便创办了农村农业发展公司,以种植蔬菜和养猪养鹅等农业种植养殖为主要项目,可是第一年的收入十分惨淡,亏损了40万元,说到这里,任支书也无奈地摇了摇头。可是任支书有一股独特的“任劲”,这股在军队中磨练出的韧劲让他咬着牙坚持了下去。终于从2017年到2019年,这三年任支书公司的业绩可谓节节高升。任支书谈到这里,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个人富了不要紧,要紧的是大家也能依靠这个公司一起富起来,家乡父老都能富起来!”任支书的这一番话让我的鼻子一酸,实现乡村脱贫和振兴的道路何其漫长,可是任老却可以始终不忘初心,将人民群众放在自己心中的第一位,可其实他也只是一位普通的人民群众,但正是因为他的博爱,才让生活改善的春风吹进了千万家。

我和任支书走在田野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任支书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实现了个人的先富裕,从而去带动整个东习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呢?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调研团此次来到这边想要探讨的一个重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总结各个村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作为借鉴。

任支书则结合了他自己从商的经历和我分享了他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首先他认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中国乡村经济形式的特点,努力发展集体经济,才能更好地汇聚所有村民的力量来共同建设乡村,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任支书还打趣地向我感叹起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他提倡人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跟着时代潮流的改革就容易“激流勇退”,要学会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结合农户自己生产的产品打造品牌效应。而宣传工作做到位之后,任支书又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其实现在农村的产品都很好,就是卖不出去。”我回答道:“是因为销路问题吗?”任支书点了点头,销路问题目前是困扰东习村商品输出的一大难点,受交通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任支书说他决定依旧以互联网为跳板,借助各大网络商品购买APP实现农村商品价值的提升。任老知道许许多多的知名APP,这样让我不禁敬佩这真是一位时髦的乡村振兴先锋。

任老走着走着就谈到了人才问题。他说,自己当年之所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去追逐建设家乡的梦想,是因为这件事情在东习村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村民一起投入到振兴乡村的奋斗路上。对于东习村来说,前无古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后有来者的时代即将到来。他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充分挖掘在乡村振兴这一领域具有前瞻性和能力的人才和企业,起到带头作用,以先富带动后富。

我看着任老,心中思绪万千。“先富带动后富”,这是一句多么响亮的口号,可是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去践行甚至去冒险?任支书做到了,他的勇气正来自于他对于身边人的牵挂,小小的挂念像微弱的烛光,聚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帮助整个东习村富裕的明亮火光。任老说,我们不能光靠着国家政策“苟延残喘”,自力更生才是唯一出路。国家政策向下沉,而乡村民众应当向上看,大政策总有顾及不到的小细节,因此彼之所需,正是吾之所向,正需要我们这样的平民群众去填补。

敢吃苦,敢吃亏,敢为人先,这样的一位“任三敢”,乡村哪里需要他,人民哪里需要他,国家哪里需要他,他就勇往直前地无私奉献。和任老的一番谈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更是如何为人处世的高尚风骨。我希望,山海调研团队虽然只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员,但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年或者团队投身于这份事业,以年轻无畏、朝气蓬勃的姿态去攻克乡村振兴每一步路上的艰难挑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4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情系老人,关爱永恒

2024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岁寒服务至,情暖社区宁”实践队走进社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 薛馨瑶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社区清扫暖人心,新春街道焕新颜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岁寒服务至,情暖社区宁”实践队于1月16日深入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广运街道沙西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清扫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社区居民送上一…… 薛馨瑶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以五星红旗为媒,在幼小心灵中厚植爱国情怀

2025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走进李集镇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

情系老人,关爱永恒

2024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岁寒服务至,情暖社区宁”实践队走进社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关爱老人志愿服务…

墨韵传承:以笔为翼,共护非遗之光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非遗文化似熠熠星辰,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而毛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独特而迷…

“童声海韵”支教活动圆满结束,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冬天,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童声海韵”支教队,在荣成市王连街道儿童服务站圆满结束了…

启蒙开启普话路,幼苗绽放语言花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在促进交流、传承文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阶段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对孩子语言能力…

最新发布

红色基因并教育同行,听实践队员讲述他们的故事!
红色基因并教育同行,听实践队员讲述他们的故事!2020年8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支实践队伍(蒲公英团队与永信班)在抖音展开了一次有关“以红色之名,与教育同行”的直播。据悉,本次是两只队…
身兼重任,何惧前路艰险
7月30日,为寻找身边的榜样人物,结合疫情期间王岩峰同志所从事的工作对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党员的职责与义务。今天下午,对疫情期间积极服从工作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王岩峰先生进行了实地…
韩公祠拜一代文宗,广济桥上赏潮听涛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体会我们家乡的古建筑风采及其文化底蕴等潮州特色,以及增加团队间的凝聚力,新“韩”路护江队全体队员整装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潮州名景——韩…
党员志愿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本报社(记者董怡楠)“有党旗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力量”,中国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尽责、医护人员们的冲锋陷阵、百姓们的支持配合,更离不开驻守在基层党员志愿…
榜样的力量——社会进步之基
7月28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榜样人物寻访”暑期实践小队进行了最后一次采访活动。和前几日一样,在采访榜样人物前,团队小组成员们做足了充分的准备。采访小组成员们提前联系好榜样人物,并将前往榜样人物…
安阳工学院汇聚各力 相约盛夏 贡献青春力量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有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落实《关于组织开展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志愿者在带队老师的领导下,…
疫情防控——走在披荆斩棘的最前端
7月27日,榜样人物采访记者通过线上采访的形式,深入了解在疫情期间,吴小宣女士在村内的工作,为村民的付出。吴小宣,党员,现任洲滨村代理村长,从事行政工作三年。在疫情期间,她主要负责守卡口、宣传、帮…
走进西辛庄:扶贫乡村新硕果,引领振兴新潮流
1月14日下午,山海望乡调研团来到了濮阳市的西辛庄。这是濮阳市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典型成果,更是其余贫困村庄可以借鉴的一个优质示范。高楼鳞次栉比,我们乍一看以为是走进了大城市。而走近一看,才发现原…
追寻习总书记足迹,聚焦基层脱贫攻坚:走进贵州花茂村
追寻习总书记足迹,聚焦基层脱贫攻坚:走进贵州花茂村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特别是在此次疫情的严峻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更是不能怠慢。为深入了解基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情况,工商管理…
E行天下-赴三井村实践团对三井村复工复产的影响进行走访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疫情对三井村村民复工复产的影响,山东理工大学“E行天下-赴三井村实践团”于8月8日下午对临沂市郯城县三井村的村民就此问题展开调研。实践团成员就村民们的年龄、职业、疫情对工作情况的影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