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韩公祠拜一代文宗,广济桥上赏潮听涛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新“韩”路护江队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全面复苏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体会我们家乡的古建筑风采及其文化底蕴等潮州特色,以及增加团队间的凝聚力,新“韩”路护江队全体队员整装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潮州名景——韩文公祠、湘子桥、牌坊街等实践地,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之余的闲暇时光,队员们一路游历,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三下乡行程中所见之家乡美景。

第一站:韩文公祠

由于疫情防控需求,游客进出韩文公祠均需要佩戴口罩,不仅仅有门口保安的例行检查,在韩文公祠大殿前,更有工作人员在检测体温并检查游客的口罩佩戴情况。

我们的队员通过扫码登记进入韩文公祠,按照规定有序完成健康检测及登记流程。这种在疫情下的新措施,不仅减少了纸质手工登记信息时群众聚集等待的时间,也降低了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

穿行过步步石阶,我们便到达主祠堂。祠堂内供着韩愈及侍从的塑像,四壁上有历代文人名士所留的碑刻40面,集中收录了韩愈治潮、韩祠以及歌颂韩愈的诗文

千年以来,韩文公不仅成就了潮州“礼仪之邦”的美名,更成为激励后代潮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他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执政为民理念将继续陪伴着后浪们在潮州这片饱含历史底蕴积淀的土地上,书写“海滨邹鲁”的不朽传奇新篇章。

第二站:广济桥

在广济桥出入口,我们注意到,景区另外增设了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箱体上张贴有醒目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箱”标识,这无疑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

“仙佛造桥、十八梭船”,广济桥的构造令我们赞叹不已。如今,经过修葺的广济桥,打破了复道式桥体外观上的单调,华美的“十八梭船廿四舟”强调了起伏变化,在复道式桥体朴素的基色上,添了一份鲜丽,这使桥梁有了更加赏心悦目的可视性。同时,亭台的设计亦使游人能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去领略桥梁四周的风光。在这水上浮桥的倩影,是古老的桥梁建筑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

广济桥能位列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可不完全是因为历史悠久,更是因为它的特别。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从一定意义上讲,广济桥不仅是一座沟通韩江两岸的交通工具,也是潮州重要的文化标志,在当地人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也正是潮州这座古老城市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精华与缩影。

第三站:牌坊街

领悟了韩文公祠的庄重肃穆、古朴清幽与广济桥上的梁舟结合、刚柔相济,稍作休息后,我们便走进了位于潮州老城区内的牌坊街,这里沿街保留有众多骑楼建筑,街上的每一座牌坊,都诉说了历史上众多潮州英杰的丰功伟绩。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令我们沉沦不已,更是冲刷了队员们一天的疲惫。

潮州古城,历史悠久。作为青年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潮州文化丰富内涵的同时,我们将更加自发地去了解古城,弘扬潮人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实现自我提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声系民族,语通未来——“民族之声”调研团云南线下调

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中,云南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多元的民族分布,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的重要阵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怀着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sqm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威海)“民族之声”调研团内蒙古实践纪实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传递文化的火炬。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推动教育公平和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少数民族…… sqm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查看全文 >>

声系民族情,语启新征程——“民族之声”调研团湖南实践

声系民族情,语启新征程——山东大学“民族之声”调研团湖南实践纪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传递文化的火炬。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推动…… sqm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检查促规范,以分享促提升”我院商务英语教研

为深入推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证教学秩序良好运行。4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在406办公室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2025年4月22日至23日,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最新发布

和而不同
跟团参加暑期实践活动还是第一次,在活动开始前,兴奋和激动自然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情感因子,但其中混杂着的顾虑也同样不可忽视。十八人成为一大队,有相识已久的,也有未曾谋面的,微信群成了我们交流的唯一…
弘扬真善美,我们在行动
7月30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榜样人物寻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始进入到忙碌的后期视频完善加工阶段。在前期小组各成员拍摄采访到的素材基础上,成员们根据原有的稿子对视频进行初剪,并进一步修改稿子,力…
红色基因并教育同行,听实践队员讲述他们的故事!
红色基因并教育同行,听实践队员讲述他们的故事!2020年8月8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支实践队伍(蒲公英团队与永信班)在抖音展开了一次有关“以红色之名,与教育同行”的直播。据悉,本次是两只队…
身兼重任,何惧前路艰险
7月30日,为寻找身边的榜样人物,结合疫情期间王岩峰同志所从事的工作对他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党员的职责与义务。今天下午,对疫情期间积极服从工作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王岩峰先生进行了实地…
党员志愿者——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本报社(记者董怡楠)“有党旗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力量”,中国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尽责、医护人员们的冲锋陷阵、百姓们的支持配合,更离不开驻守在基层党员志愿…
东习村乡村振兴先锋任宗斌:彼之所需,吾之所向
1月13日,山海望乡调研团来到了徐镇镇的东习村。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有着光辉事迹的人物——现年57岁的任宗斌支书。任支书的生活经历十分丰富,他在1980年入伍,当兵26年,42岁退休,42-53岁在部队返聘。53岁…
榜样的力量——社会进步之基
7月28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榜样人物寻访”暑期实践小队进行了最后一次采访活动。和前几日一样,在采访榜样人物前,团队小组成员们做足了充分的准备。采访小组成员们提前联系好榜样人物,并将前往榜样人物…
安阳工学院汇聚各力 相约盛夏 贡献青春力量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有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落实《关于组织开展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志愿者在带队老师的领导下,…
疫情防控——走在披荆斩棘的最前端
7月27日,榜样人物采访记者通过线上采访的形式,深入了解在疫情期间,吴小宣女士在村内的工作,为村民的付出。吴小宣,党员,现任洲滨村代理村长,从事行政工作三年。在疫情期间,她主要负责守卡口、宣传、帮…
走进西辛庄:扶贫乡村新硕果,引领振兴新潮流
1月14日下午,山海望乡调研团来到了濮阳市的西辛庄。这是濮阳市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典型成果,更是其余贫困村庄可以借鉴的一个优质示范。高楼鳞次栉比,我们乍一看以为是走进了大城市。而走近一看,才发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