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弘扬黄河文化,讲述黄河故事——花园口黄河文化调研”实践团在8月6号来到郑州市黄河博物馆,在馆内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并与来参观的游客进行了交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介绍了黄河流域相关化石、矿产、地形地貌等自然文化。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图,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犹如振兴后的中华民族以千钧一发之势迅速崛起。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中华史,沿着黄河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沧桑巨变都蕴含在这奔腾不息的河水中。正如毛主席亲笔题词的一样,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黄河的文化与我们息息相关,在黄河流域我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从新时期农耕文化领先世界开始,到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的崛起,青铜文化的鼎盛,再到四大发明在华夏地区广泛流传,黄河流域迎来了文明的曙光,现代黄河号子、治黄精神等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也留下灿烂的一页。
随后跟着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观看了黄河记录视频。当一股股水流从青藏高原汇聚,我们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到了黄土高坡,看着那特有的黄色奔流而下,激荡了我们的心灵。蜿蜒而过的黄河从巴彦卡拉山脉北麓出发,经过青海、四川、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注入渤海。不管是在高原还是在山抑或是在平原,黄河都展现着她旺盛的生命力与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王化云同志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任务,他的一生致力于治理黄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治黄措施,是人们心中不折不扣的大禹传人,在治理黄河的曲折历程中,他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上下求索精神正是我们实践团关于黄河文化所寻找的薪火相传的火种。作为共青团员,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倾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针对于我们所了解到的黄河流域的自然文化,实践团成员真正做到实践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利用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课知识,给游客们进行讲解,对三叶虫等化石做了介绍,培养了来游玩的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实践团针对黄河模型做了黄河地形地貌的介绍。黄河是著名的地上悬河,针对于黄河的治理问题,实践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询问讲解员后,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与建设,河中下游已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经过50多年的大规模治理,基本形成了以农田建设,植被建设,沟道工程建设为主的三大治理方针政策,现已经完成了22%。
这才是实践的真正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是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学以致用。
黄河文化底蕴之深厚,黄河文明精神之灿烂,我们更应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实地践行传承生生不息、拼搏进取、务实创新的黄河精神。作为炎黄子孙,实践团感悟到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新时代青年,带着敬畏与奋斗传承历史,怀揣担当与责任开创未来,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7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