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连天,滚滚硝烟的战场上,
有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英勇战士,
也有不畏炮火,让生命重回人间的天使,
他们共同,
书写了一幅血与火的战争图卷!
2020年8月6日,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寻路”团队来到了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西刘陈铺齐长礼老人的家中,继续寻访抗美援朝老兵,聆听革命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到达老人的诊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壁上满满的锦旗,至今已经86岁高龄的齐长礼老人仍然坚持坐诊,运用自己在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骨科方面的专长造福一方百姓,他说,“在有生之年,能为乡亲们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值得的”。心中有信仰,人就有精神,86岁的老人和我们讲述起他的抗战故事也是神采奕奕。
齐长礼,河南兰考人,1934年生,家中祖传医术,1950年10月,年仅16岁的他以军医的身份随第一批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的主要对手是美军,美军武器装备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就像“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概括。这种差距,在志愿军初入朝时尤为突出,但就是在这种敌我悬殊的情况下我方志愿军在七天打败美军一个师。齐长礼老人说,“如果只是靠我们的装备,我们是不可能赢的,但是我们作战就是靠一个字‘活’。
在抗争前线,除了环境的恶劣,战争的残酷激烈,敌人的炮弹攻击,更考验志愿军战士的是温饱问题,从老人的口中我们得知,当时的伙食就是一口草面就一把雪。
如此惨烈的战争,恶劣的条件,牺牲和伤病便是最常见的。那时的战地医院不是现在的窗明几亮,而是昏暗破旧的病房、锈迹斑斑的铁床、残破泛黄的床单,还有数百个痛苦呻吟的伤兵。枪林弹雨下,为了战友的生命,他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不惧头顶飞过的子弹,迅速完成对伤员的清创、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理后,再将他们向后方转送。“战争惨烈,有伤兵不断从前线送来”,他经常双眼布满血丝,身上的白大褂血迹斑斑,但他仍要打起精神,给他们检查清理伤口、包扎,一个接一个,一个又一个······直到现在,老人的腿上仍然还留着当时被炮弹残骸击中的伤疤。
1954年平安回国后,褪去军装的他,选择在家乡为乡亲们继续服务,他盖了个小房子,这个小房子就成为了老人给别人看病的场所,老人医术精湛,方圆百里都来找齐长礼老人看病,无论寒暑,他都在尽着一位医者最朴实的本分。
真正的奉献从来不计较得失,祖国有需要,他可以穿上一身戎装奔赴战争,国家和平了,他可以潇洒地褪下军装,执笔做一位盛世医者。这样的淡泊名利,却又心中有大爱,有信仰,这样的信仰和坚持是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最需要学习的,为了民族,为了人民的执着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09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