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立秋后的第一天,暑未褪尽,火已西流,“绿色未来”调研团小分队来到了弥河东岸的上口镇杨家邵村,进行了关于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调研行动。小分队的四名成员迟智文、杨康宁、魏惠霞、李嘉昊参与了此次调研。
寿光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菜都”,蔬菜产业的实力在国内可以说首屈一指,依托着特色蔬菜农业以及强有力的二三产业,寿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并于今年七月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称号 。正是寿光这样的履历,让几个山大学子认为,寿光的发展经验、“寿光模式”很有进行归纳、思考、总结和推广的价值。
“绿色未来”调研团选择了包括杨家邵村在内的四个样本村进行调研,希望从基层获取一些关于“寿光经验”的最接地气的看法,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亲手参与缔造“寿光模式”的劳动者们的最真实的劳动状态与生活现状。
8日上午9时,队员们到达了杨家邵村,首先进行了村委访谈,村委牟桂兰主任接受了这次采访。采访中,队员们从主要经济、农业技术、政策、医疗、生态、文娱等几个维度出发,向牟主任咨询了杨家邵村的现状,同时还咨询了该村对疫情、洪灾(5日、6日、7日台风带来的暴雨于8日刚刚退去)等热点问题的应对措施。我们了解到,虽然在整个寿光来说杨家邵村不算是特别出彩的大村、名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各个方面,杨家邵村都建设得比较完善:经济欣欣向荣、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广度与深度虽有限但已有尝试、政策上有扶持、医疗生态文娱齐头并进,对疫情的良好应对减少了农民的损失,洪灾的应急预案、人员设备安排也都井井有条。
告别了村委会,小分队来到了随机抽取的若干蔬菜大棚进行调研,按梯度参观较旧较落后的、较新但成本较低的、较新且成本高的三个大棚,对其中旧式大棚与新式大棚各一座进行了深入探索,并采访了村内技术科普员。客观来讲,不同层次的大棚之间确实有强烈的对比,也能让人很明显地感受到近几年农业现代化技术与设备之发展迅猛。自动化卷帘机、放风机、智能温度、湿度监控系统、自动化滴灌喷灌系统等早已步入寻常百姓家,极大地节约人力、时间等资源成本,提高菜农的净收入。
参观了大棚之后,小分队在村内走访,采用偶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调查村民们对寿光近年发展的认识与满意度,对村子的经济、农业技术、政策、医疗、生态、文娱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调研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村民对寿光发展以及村庄现状的模糊认识与直观感受是“蔬菜种植业强,经济发展快”,“宜居程度越来越高,对当前的生活质量很满意”。值得一提的是,小分队还专门走访了一家贫困户张大爷,以期了解村内的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张大爷的房子比周围稍低矮一些,叩开院门,小院却不似队员想象中那样破败,院内家什摆放也并不杂乱,一米见方的小田种着芹菜,屋门前还有一颗石榴树,青绿透着鹅黄的石榴正挂在枝梢,有几个已经开始泛红。张大爷介绍说,小房子建了已有二十余年,自前年开始,扶贫政策落地后,小房子的面目也焕然一新。原本漏雨的屋顶盖上了铁板,砖房也重新刷上白墙,亮堂整洁。张大爷还介绍说,像他这样因为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内的定期体检、医保、低保都落实得很到位,还可以享受电费补贴与电视闭路免费等优惠政策。
下午2时许,调研活动接近尾声,小分队告别村民,返回驻地。团队整理了调研数据、书面材料、影像资料,分析了此次调研活动的成果与不足。经过此次杨家邵村调研一行,团队对“寿光模式”的认识更加直观立体,更加贴近劳动者的真实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18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