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引领广大青年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8月7日,洛阳师范学院第十四期翔梧班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实践队员牛瀚笛的带领下,直播连线翔梧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了红色寻访的第三站——许昌博物馆,一起品味许昌史韵,传承中华文脉!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汉代的镇墓兽——石辟邪。这座石辟邪的外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有的说像老虎,有的说像狮子。实践队员牛瀚笛向孩子们介绍道:“它是以狮子的造型为基础,又融入了中国文化、审美与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神兽,一般用于帝陵前避邪除妖。这尊沉睡了两千年、属东汉晚期的石兽是2005年8月16日在颖阳一中施工挖土时偶然发现的。后经市文物专家鉴定,该石兽是汉代石辟邪,距今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充分显现了许昌深厚的历史底蕴。”
(图为石辟邪 牛瀚笛提供)
跟随实践队员的脚步,我们看到了陈列在展柜中的书籍,其中包含《三国志》、《三国演义》等古书。这些古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从汉至西晋结束三国分立,以及后世演义故事的历史风貌,以独特的视角重现了真实的三国时期历史风貌。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后人广为传颂、津津乐道的话题。实践队员生动形象地为孩子们分享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三国时期的传奇故事,充分展示了一个鲜活丰富的三国时代,带领孩子们领略一个“看得见的三国”,让孩子们对那段悠久而神奇的历史充满了遥望与遐想。
(图为曹魏许都展厅 牛瀚笛提供)
往里走,我们便被这座气势宏伟的曹操雕像震撼,雕像栩栩如生,目光炯炯,气宇轩昂。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世界的人,但千百年来,世人对他的功业、才华以及为人褒贬不一。那真实的曹操到底如何呢?实践队员说道,曹操在许昌之时,求贤若渴、爱才惜将,许昌一时“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这也最终使得曹操完成千古大业,留下千古佳话。他的“唯才是举”、“屯田制”等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对后世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东汉末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跟随实践队员的镜头,孩子们看到了出土的钱币——董卓小钱。历史上,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为了搜刮民间财富,他烂铸小钱,董卓小钱的铸造发行后,物价飞涨,导致了通货膨胀。董卓小钱的铸造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倾覆。听完实践队员的讲解,孩子们不仅纷纷惋惜,一方面同情当时社会状况下百姓艰苦的生活,另一方面感叹一个辉煌的王朝就此覆灭。
来到了壮观气派的龙骨水车前,实践队员向孩子们介绍龙骨水车的发展历程:龙骨水车亦称“翻车”、“踏车”、“水车”,省称“龙骨”。汉族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种提水设施历史悠久。因为其形状犹如龙骨,故名“龙骨水车”。孩子们都很好奇它是怎么进行“工作”的,实践队员便结合着旁边的图像介绍,生动形象的地孩子们展示了龙骨水车的运作方法,一系列神奇的操作引得孩子们纷纷拍手叫好。
(图为龙骨水车 牛瀚笛提供)
镜头转向建安七子,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臆,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在讲解到曹操的文笔时,实践队员对于曹操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现场与孩子们连线,一同背诵观沧海,让孩子们在诗词中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以及曹操作此诗时立志兼并四海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气魄。
在实践队员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受禅台的模型。当年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曹丕的受禅大典,就是在受禅台举行的。当时,参加受禅大典的有30多万人,场面极其宏大、壮观。高台以泥土夯筑而成,覆斗状,高约13米,长宽各约30米,想必原本未受岁月侵蚀的受禅台还要更高大一些。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故事、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一尊尊生动形象的雕刻艺术品,令孩子们身临其境,兴奋不已。
(图为受禅台模型 牛瀚笛提供)
历史的长河是悠久的,是生生不息的,它以不一样的方式延续着。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深刻内涵。历史是不可被磨灭的,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传承。本次许昌博物馆直播活动,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共同品读千年前的三国文化,回溯许昌的悠久历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带领孩子们感受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并且引领孩子们了解并加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来,成为文明的传承者,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文/王瑶、曹静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