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艺趣童生”民间艺术调研实践队“镂木年华”小队成员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在7月8日参观当地的红砖古厝,触碰那古老红色砖瓦下老一辈人的回忆,探寻那经历风雨屹立不倒的宗祠。队员们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加强美育”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号召,倾听红砖古厝的故事。
古厝,又称大厝,指古老的房屋。在闽南的方言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如今,闽南大地上数百座红砖厝建筑,安静诉说着过去的岁月,寄托了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在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农村生活中,包含了家居、教育、祭祀三要素。而100年前的闽南人家已经在一个家族体制建设上完成了这样的布局构思,结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统、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但就是这样寄托古人思想与生活理想的地方,在时代变换的过程中被一点点摧毁。不知道古楼被拆卸为炼钢燃料、被用作利益交换时,有没有发出过哀叹,是否曾经依托的美好希冀也被一点点粉碎。幸好,有人听见了古厝的叹声。在全国保护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当地人们逐渐认识到,红砖古厝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目前已将闽南红砖建筑群列入预备名录。近年来,红砖古厝的修缮力度也不断加大,不断有人加入红砖古厝的保护队列。
走访过程中,队员了解到,对于修缮古厝的措施,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有人说要修旧如旧;有人认为,既然是修,就要修成新的。这两派存在长期的争论,但大多数都是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的,尽可能还原红瓦白石的古韵,以此来保护和传承古民居,留住传统风韵。
古厝的修缮迫在眉睫,其宣传也必不可少。红砖古厝能否适应博物馆模式或利用云端技术,意味着其能否在互联网时代找准新的方向,走入大众视野。当地人将从已经修缮好的红砖古厝挑选,将其开发成实践基地;并且采用预约制,让机构、学校或者研究古民居的团体到古民居中参观,深入地了解古民居的现状。
红砖古厝是老一辈人的牵挂,但是现代孩子们却难以产生归属感,对于这种情况,当地人介绍,政府也十分重视以红砖古厝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且持续加强相应的支持力度,学生在上下学途中经过大街小巷,就能看到古厝的身影。同时政府支持校园组织学生走进古民居,感受古民居的风采,激发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的意识。不仅如此,开发部分古民居为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不仅能够起到宣传红砖古厝的作用,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队队员们将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的要求,思考红砖古厝修缮的途径,拓展宣传手段,促进古厝走进校园,将古厝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一直流传下去。
撰稿:马诗琦
摄影:许晓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