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市区调研,深入了解城区环保情况 —走访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获取环保最新情况有感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范俊烨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正在影响着更多的城市和家庭。为了深入了解城市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以及进行垃圾分类的基本情况,获取基层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陕西理工大学“青山绿水驻三秦,环保卫士你我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线上环境保护调查问卷”的数据信息收集活动。在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同时,为了更加真切地了解当地的人民群众的想法,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范俊烨结合疫情发展情况和自身地域条件,于8月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活动。

在对城区情况基本了解之后,调查队员最终选择人口较密集的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进行走访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对市场保洁人员的采访交流等形式,获取了当地人民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城区环保未来的期许和看法。

为了尽可能获取真实有效的调研数据,实践团成员在街道上将调查问卷随机向路人发放,并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对群众关于问卷问题进行适当的询问。最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0份,其中包括市场的工作人员、保洁人员、当地大学生、当地务工人员等等,这将会为此次调研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图中为无锡地铁站的分类垃圾桶(通讯员 范俊烨 摄)

图为实践团人员乘坐地铁时在宣传走廊所看到的呼吁垃圾分类的海报(通讯员 范俊烨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路人分发调查问卷(通讯员 范俊烨 摄)

据实践团成员范俊烨了解到,路人喻某为当地的一名大学生。在对他进行关于城区环保情况的采访时,他说道:“无锡城区的卫生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路面很少会看到垃圾纸屑,而且现在居民的素质都很高,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现在社区也会开展有关垃圾分类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学会并参与垃圾分类。长此以往,相信无锡的环保会做得越来越好的。”之后实践团成员还随机采访了几位当地的无锡市民,他们都表示现在市民素质有所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也确实逐渐加强,但仍然存在少数的人没有参与进来,尤其是部分老年市民思想保守,受教育水平不高,需要当地的社区督促学习。由此可见市民们认为无锡当地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还需要进行普及。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捍卫无锡市的碧水蓝天!

图为实践团成员随机采访(通讯员 范俊烨 摄)

图为实践团人员采访茂业百货的工作人员(通讯员 范俊烨 摄)

实践团人员随后来到梁溪区的茂业百货,向该市场的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询问关于本市场关于日常垃圾的处理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正值暑假又是周末,所以市场的人流量非常大,因而导致日产垃圾量远远多于平时的量。市场里的垃圾桶目前还是仅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垃圾的分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垃圾种类主要是吃喝留下的塑料袋塑料瓶等等,但其中也会掺杂一些别的垃圾,所以给垃圾分类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一方面会花费较多的成本。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垃圾分类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对于市场的保洁工作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希望能够尽早实现全民垃圾分类,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购物中心的保洁阿姨(通讯员 范俊烨 摄)

随后,实践团成员找到了市场里的一位保洁阿姨并对平日工作的情况及周边环保情况进行了跟进采访。从保洁阿姨的口中,我们得知阿姨平常里的环保工作还是存在困难的,当询问到工作里有遇到什么问题时,阿姨操着一口无锡话说:“有的有的,之前有一位老大爷手里拿着一沓不知道什么垃圾,我跟他讲了好几遍应该怎么分开,扔在正确的位置,他就是不理睬,给我们后期整理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烦。一些年纪轻一点的市民都还是比较有环保意识的,这个老年群体关于这个环保问题还是要加强教育的。”由此可见,老年年龄段的无锡市民在关于环保的概念尤其是垃圾分类上尚还存在较大的漏洞。

在此次的实际调研采访中,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无锡市人民对于环保问题的关心以及对于城区垃圾分类的赞同,表现出无锡市民对于环境保护的大力支持。同时,通过走街串巷的采访,也在其中发现了问题:尽管大多数无锡市民对于环保有着较积极正确的认知,然而在老年群体中,依旧存在着问题,他们对于环保的概念了解不深或是未能将垃圾分类做到实处,希望今后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当地市政府的作为下,社区街道的努力下,情况会有所改善。实践团成员在此次调研中感受到了无锡市民的热心及对城市环保改善的热切期盼,相信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逐步实施,人民环保意识的日益提升,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愈发重视,无锡可以一步又一步地把环保做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环保角度上重新定义“无锡是个好地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4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文翰实践小组参观鲁迅公园

2025年1月27日,文翰时间小组全体参观了位于海滨的鲁迅公园。公园褪去了夏日的喧嚣,赭红礁石与苍翠松柏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鲁迅公园依汇泉湾而建,全长约2公里,东…… 文翰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游蜿蜒星火长廊,观青岛百年历程”文翰实践小组参观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

青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增加小组成员对青岛自1923年党组织建立以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辉煌历程的了解,增强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 文翰实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果韵助农前行队实践团赴西果源品牌开展“沃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果韵助农前行队实践团赴西果源品牌开展“沃元创汇,柑韵新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2025年1月18日,…

文翰实践小组参观鲁迅公园

2025年1月27日,文翰时间小组全体参观了位于海滨的鲁迅公园。公园褪去了夏日的喧嚣,赭红礁石与苍翠松柏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

“劳有所得”团队开展社会实践 ——烹年夜饭,悟劳动之美

近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劳有所得队组织了一场劳育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们在春节期间亲自动手制作年夜饭,在烟火气息中感…

智粮速运:智能化技术助力粮食运输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智粮速运助农团”于2025年1月13日至2月12日成功完成“散装粮食高效智能化运输”项目实践,聚焦粮食运输领域…

驿站爱心服务,共倡核心价值

“爱在红柽柳,原为黄河口。“本次我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是跟随服务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恒瑞文化广场爱心驿站的红柽柳志愿…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塑·愿”调查团线下门店走访与路人采访
8月9号,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各自所在地区,对路人和商家进行随机采访。成员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每人从中选择几道题目,最后将采访成果进行汇总。张笑阳同学在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线下采访时…
践行社会实践,关爱心理健康
2020年8月5日至8月6日,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赤峰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前往当地心理辅导咨询室进行社会实践,参与并且帮助了解真实的心理辅导过程。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中…
西安工程大学赴西乡暑期实践之旅:茶香四溢脱贫路“互联网+”促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为打好扶贫的收官之战,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汉中“聚力青春,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5日早上前往陕…
公益创业,杨梦蓬飞:天大学子以实践之笔,绘扶贫之梦
“公益”、“文创”、“环保”、“支教”、“大学生创业”,这些看似没有太多关联的词语描述了同一支实践队。2020年7月,天津大学今日青空实践队(即文化振乡村-文创产业扶贫实践队)的队员来到山西省运城市万…
社会实践|常州工学院: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 探索“创新+实践”融合模式
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节能“创·践”小分队从点滴出发,从身边做起,以学校现有路灯为主要监测对象,运用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开展了以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改…
五邑学子三下乡:千年东坡遗风,代代永相传
五邑学子三下乡:千年东坡遗风,代代永相传2020年8月8日,五邑大学文学院暑假社会实践的访古寻红调研团队成员7人深入河头镇双村进行实地调研活动,旨在了解东坡文化在当地对后世的影响,宣传东坡文化,发扬东…
“稷下蒙阴,圆梦乡村”疫下助力农产
为销售滞销农产品,了解当地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稷下蒙阴,圆梦乡村”实践团队于8月10日上午8:00线上集合,与线下同学一同对当地农产品展开了调研。活动伊始,团队对当地农产品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并由当地农…
三下乡实践感悟:互联网+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
三下乡实践感悟:互联网+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热情似火的八月本是假期中旬,是一边在屋子里吃着西瓜吹着冷气,一边电视播放喜欢的节目的悠闲时光,但今年的八月有点不一样。我们学校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
沈阳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助力大连疫情防控一线
近期一直是低风险地区的大连发现新增病例,政府要求4天内大连市以社区为单位全部完成核酸检测,社区工作人员比较匮乏。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除了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工作人员之外,沈阳城市学院…
福建学子云集结:记“疫”中的故事
刚踏入大学,就经常听到很多学长学姐提到“三下乡”,那时候就开始萌生了对“三下乡”的期盼。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疫情的实时报道和一线人员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让人不禁感叹:风雨之中见担当,岁月静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