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8月11日电(通讯员黄宝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成果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环境有所改善的小康社会。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指导下,广东各地涌现出一批旅游资源丰富、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的“小康村”。为配合国家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摸索土地发展模式,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你说的都队拟于8月10日至8月24日,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探索新兴农村土地发展模式。该模式综合运用BOT模式和田园综合体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力求打造循环经济和创意经济,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茶坑村基本情况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又称熊子村,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新会区中北部。茶坑村是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故居所在地。其常住人口5400多人,常住户1380户。2002年12月,茶坑村生产基地经评价核准,成为广东省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茶坑村特色农业为韭黄、青柑。全村韭黄种植面积2000多亩,青柑种植面积也达20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调研团队选择该村作为实践地点原因如下:1、茶坑村发展一村一品,拥有特色产品(种植青柑和晾晒陈皮);2、具备初步条件,已有私人企业承包村里部分土地规模种植青柑;3、村里仍有土地未被使用,土地利用率不高。
村民参与,共同致富
农村致富,需要每一位村民参与。茶坑村地处银洲湖畔,有着生产土壤肥沃、生态条件优良、生产技术过关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前茶坑人几乎每家每户参与到韭黄的种植上。多年来大力发展韭黄种植,茶坑村形成会城韭黄生产基地,也被新会区命名为韭黄生产专业村。韭黄特色产业的生产为茶坑村脱贫致富奠定一定基础。2011年村委会带领部分村民种植青柑,晾晒出的陈皮质量尚佳,销量逐步上升。青柑种植和陈皮产业得到初步成效,此结果也鼓励其余村民参与其中。随着青柑种植面积扩大,陈皮产量逐渐增加,加之质量上乘,茶坑村生产的新会陈皮也得到越来越多商家和消费者青睐。茶坑村已形成一条青柑种植、陈皮晾晒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兴旺的陈皮业也为村民的就业收入提供保障,并于2016年全村实现稳定脱贫。目前,茶坑村正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不忘初心,勇担责任
茶坑村的目标从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村民见证茶坑村的点点变化。这也是每一位村民共同奋斗、不畏艰苦、努力拼搏得来的成果。2015年茶坑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尽管茶坑村已有多种殊荣,但村委会仍牢记初心,牢记使命。
据悉,2020年8月2日区委常委、圭峰会城党工委书记陆锦健视察茶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度,要求在确保安全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发挥“产业+旅游”双驱优势,助推乡村振兴。而村委会表示今年茶坑村将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加快村容村貌整治,为做强陈皮产业和提质旅游资源做支撑,积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图为干净整洁的茶坑村村口(通讯员叶子荣供图)
广东海洋大学 你说的都队社会实践团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5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