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脱贫攻坚现状及成果,7月30日至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脱贫攻坚成果调研为主题,通过“云上+线下”双向结合的方式,前往红山区文钟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活动。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与红山区农牧水利局取得联系并递交了前往调研的申请。根据调查收集到的脱贫攻坚相关资料,实践团最终选定文钟村及二道井子村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在文钟镇人民政府,经过扶贫办马主任的详细讲解,队员们了解到文钟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为317户,通过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就业帮扶等多种扶贫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全部脱贫。
下午三点,骄阳似火,实践团线下组成员兰晨伟、张潇、王姝靖、马林霖来到了文钟村贫困户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家园——朗美新村。走进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新房,统一的瓦面和外墙风格使村容环境更加整洁有序,房前屋后、街道两侧种植有各色绿化树木,村口指示牌上清晰地标注着居民住宅、活动中心、村内产业大棚等区域划分。
据驻村扶贫工作队介绍,2016年红山区委区政府决定对文钟村下辖的横家沟、窝瓜沟、药王庙等4个自然村的160户、368人实施整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到朗美新村。搬迁项目于2016年8月启动实施,2017年10月完工,同年底搬迁村民陆续入住,是文钟镇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
在新村内的文化广场及街头巷尾,队员们按照原定计划,分组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张潇在走访中被一位党员老大爷的事迹深深触动。赵大爷年近古稀,以前是电工,现在和老妻以种植农作物为生,唯一的女儿在面食店工作。去年由于突发事故导致左臂截肢,今年的疫情也给面食店开张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即使家中经济条件并不乐观,赵大爷仍然拒绝申请参评贫困户。“我是一名党员,作为一个合格党员就不能想着靠党谋利,就不能给党添麻烦。国家现在的好政策,足够我们老两口生活了。”
“赵爷爷无私奉献、不谋私利的精神令我肃然起敬,这样的思想是我们党所拥有的精神财富。希望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乃至每一代人都能像爷爷一样拥有这种精神。”张潇面带敬意说到。
“孙叔叔谈吐幽默,逻辑缜密,是众多采访者中极少数能清晰表达个人观点的人,富有智慧。”41岁的孙叔叔给兰晨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同于其他单纯依靠耕作生活的村民,孙叔叔拥有个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谋生手段与他人不同,对于脱贫攻坚也有很多不同看法:“同样的扶贫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不同的家庭,真正持续性的扶贫,不能单纯依靠暂时性的物质补贴,产业的入驻才能让农民依靠自己的劳动源源不断地获得收入。”
“千人千面,脱贫攻坚需要手段的多样性,更需要效益的持久性。这是我在与叔叔交谈时得到的一些收获。目前赤峰市即将实现全面脱贫,而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实现乡村振兴仍需进一步努力。”兰晨伟感慨到。
在线下组成员紧锣密鼓地开展实地调研的同时,线上组成员张明月、崔益瑄也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发放脱贫攻坚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初步对问卷的数据和内容加以科学分析。同时将团队实地考察的视频进行剪辑配音,发布在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上。
走访村民、收集问卷、分析总结,考察小学、卫生室、排水渠等村内公共设施,经过几天的实践调研,团队成员受益匪浅,纷纷感慨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收获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努力蜕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思、多想,关注社会问题,聚焦民生热点,灵活运用专业所学知识,积极投身到社会与工作岗位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5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