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乡村贫困户,探访山村真实生活
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11日,来自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蓝瑾言与忻城县遂意乡帮扶人搭乘摩托车一同前往深山探访贫困户,了解当地贫困户真实生活状况
(沿途风景)
志愿者和帮扶人从遂意乡出发,驱车20公里来到了弄江,一路上人烟稀少,翻山越岭,但惊喜的是,水泥路一直从乡里修到了山里,路途还算顺利,沿途还看见了很多年前修建的小学,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现在孩子多在乡镇上学,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弄江小学)
志愿者进入贫困户家中与其聊天,由于当地多用壮话交流,普通话交流有些吃力,帮扶人在旁边充当翻译,帮助志愿者和户主采访沟通。
(在家一同畅谈)
经过一番交流了解,贫困户家中有四口人,户主身负疾病,无法承担繁重的劳力工作,常年在家与八十岁的母亲务农,老婆孩子都有遗传的侏儒症,家里靠二人的低保维持生活。前几年乡里开展了种桑养蚕扶贫工作,顺应政府号召家里也购买了蚕种,种起了桑叶,养起了蚕,家里还养上了鸡鸭,用自己种植的玉米喂养,人穷志不穷的艰苦奋斗使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在2019年成功脱贫。由于家中患病人数较多,出行多有不便,乡里还为其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只需要一个电话医生就会上门提供医疗帮助。
(家庭医生卡)
2016年政府出资为其修缮了房屋,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还安装了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附近的乡亲们都乐意来他们家附近聊天玩耍,户主开朗乐观的性格也很招乡亲喜欢,农闲时候常常会有人来家里坐坐,聊聊天。
(房屋设施)
再往前走到另一户,门前只见一堆农具和一辆摩托车,以及晾晒了一地的压好的玉米粉,帮扶人招呼了一声,一位农妇从二楼伸出头来回应,帮扶人和志愿者忙爬上二楼与其交流。
(门前景象)
志愿者刚开口,阿姨便用带有口音但十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对答,一问才知道,原来阿姨曾有多年外出打工的经历。见有人上门,阿姨便十分豁达的聊起了家事。阿姨家里有三个小孩,老大在城市里有工作,老二在广东打工,老三七八年前在武汉读书的时候失踪,至今音讯全无。现在家中就只有阿姨和她的丈夫,丈夫因为脑梗已经瘫痪多年,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只有阿姨一人,已经六十岁的她仍要下地种田,来养活自己和瘫痪在床的老公。
(农具)
阿姨家里也养起了蚕,但询问过后才知道,养蚕需要一个稳定的不干不湿且温度适宜的环境,喂养的桑叶也不能有病虫害,前两年由于自己种植的桑叶有问题,蚕产不出蚕丝,导致一家人投入的资金没有回本,而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乡里的蚕丝没有办法拉到镇上去卖,收蚕丝的价格也一跌再跌,由之前的每斤六十元跌至每斤二十元,农户叫苦不迭。这种问题的出现也说明扶贫工作还有缺漏,今后可以考虑推广农业保险,为广大农户脱贫助力。
(养蚕工具及正在吃桑叶的蚕)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致贫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本村贫困家庭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居多,为不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驻村干部的确是做了很多工作,落实帮扶项目,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实打实的推动了脱贫攻坚战的发展。
这个夏天,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见证了扶贫工作的成效,看见了全世界最好最有韧性的人民,也对一线扶贫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根据实际需求为贫困群众量体裁衣,群众缺什么就给他们补什么,把最新的科技知识、把最实用的生产技术、把最切合实际的致富思路和最新的市场信息送到贫困户手中,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换来长久的富足。“扶智”更要从长远着手,紧抓“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方向,既扶“今天”,更扶“明天”,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发展好下一代教育。只有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造血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让贫困不再滋生,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心怀希望,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日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5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