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访谈队在同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及二里头考古公园相关工作者进行访谈后,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考古工作的不易,那么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甘愿成为考古者呢?为了了解究竟是何原因让他们选择这份工作以及专业考古人士对考古工作的看法,洛阳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二里头文化资源调研队访谈小队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的陈国梁老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陈国梁老师也切身讲述了自己从业二十年来对考古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相关经历。
访谈之初调研队成员了解到毕业于吉林大学的陈国梁老师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已经有二十余年,对于考古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考古工作在我们常人看来是神秘而辛苦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也向来有着“靠天吃饭”之称。对此,当我们问及陈老师是什么原因让他一直坚持这份工作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在上高中时对考古工作有所耳闻但并不是十分了解,后来在正式学习这门专业以及展开工作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逐渐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无论是成就感还是好奇心,对考古本身感兴趣也是坚持下去的源动力。”陈老师的回答也让队员们意识到只有去从事自己真正所热爱的领域,才能发光发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通过访谈调研队成员了解到,考古工作的进行不仅仅具有还原历史、探寻本源的基础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另外考古工作的开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依托,相关部门可以将文物本身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形成产业化,从而起到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在当今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的大背景之下,考古工作意义重大。同时,考古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充实自我的学科,也在不断地吸收着新鲜血液发展壮大自身,无论是运动高新科技手段还是研究方向的调整与转变,考古学始终坚持不断为自己注入全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助力国家的进步。
此外,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底蕴,这两年播出的《国家宝藏》《考古公开课》等系列纪录片,让文物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当中,田野考古也成为人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遗憾的是,始终有部分人存在考古就是盗墓这样的错误认知,对此陈国梁老师认为,尽管当今信息化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样人们获取的信息也是碎片化的,所以说如果自身对考古学这门学科没有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存在这样的错误认知也无可厚非,当然我们自身即使无法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也要对这些信息有一定的甄别能力,不能盲目的判断,避免走上所谓的“民科”道路。
在访谈的最后,陈老师对新一代考古人提出的深切寄语,在他看来,考古作为一门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目前所知的仍是有限的,未知是无限的,而这些无限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在前辈的基础上去不断探索发展,无论是作为一个基础工作者或是研究者,我们都将大有可为。正如陈国梁老师所说,“考古,未来可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28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