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成河,微光成炬
去年七月初,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传承红色基因,构筑书香课堂”社会实践团队赴泾县开展三下乡活动。
依山傍水,古色古香,黄子山的山脚下,一个古老的村庄坐落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它是黄田古村落,在这里,志愿者们见到了一位坚守执着的中国好人,他叫苏成龙。
一年有余,今年八月初,志愿者们与苏成龙先生于线上再次相见。
“安徽第一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在各大平台滚动播放,苏成龙原是一名巡警大队的普通警员,在看到消息后,他毅然决定奔赴现场参与救援。做出决定后,他立即行动,订机票、借专业救援装备、购买食物及药品、联络身处成都的朋友。
前往雅安的道路困难重重,几经周折,苏成龙终于到达灾区。由于行动迅速,反应及时,他被称为到达地震现场参与救援的“安徽第一人”。
苏成龙一直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他跨越千里,在西藏参与西部水窖公益活动,为当地的孤儿送去关怀;他牵头组建成立了白云公益救助中心,赶赴雅安捐赠物资;他前往四川凉山,为大山中的孩子们送去营养午餐。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不平凡的“谢谢”
苏成龙出生于农民家庭,身为家中长子,自幼随父母边务农边读书。后期报名上海市成人学校,刻苦学习的同时从事过很多份工作,学成后参与工作,积累资金回乡发展。他从小有颗善良的心,父母教育他勤俭节约、尊重邻里、帮助弱者。
在和志愿者们的交谈中,苏成龙表示“我出身于农村贫困家庭,从小就立志,长大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公益之路,仅仅依靠一颗向善的心是不够的,当志愿者们问及他是如何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时候,他回答道:“是两个字,谢谢。那份感恩和感动就是支持我在公益之路上前进的最大动力。”一句简单的“谢谢”看似平凡,但当一个、一百个、成千上万个“谢谢”汇聚在一起时,就不再平凡。
救助路上步履不停
疫情期间,苏成龙先生和队员们在武汉黄陂区蓝天救援物资枢纽承接国际应急医护物资的收储、分配与发放。对于驰援武汉,他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妈妈,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有人站出去,保护我们身边的人,护卫我们爱的城市,我必须站出来出一份力!”
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洪水泛滥,情况危急。得知消息后,苏成龙先生第一时间带领蓝天救援队从宣城出发,驰援搜救工作。在抗洪搜救的过程中,救援队员身上的衣服从未干过。现场停电停水,矿泉水泡面、干面饼就是他们的食物。
一次次的危难时刻,艰险时分,他总是迎难而上,心存大爱,他甘做微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0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