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传承,我们在行动

来源: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梅傲冬 崔璐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丽乡村行——乡村振兴即墨调研团”成员与即墨区融媒体中心《美丽乡村行》节目组一同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对张院柳编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张院柳编业有悠久的历史,清康熙年间即有少部分人家用当地的柳条编织簸箕,随后学会条编手艺的人家越来越多。该制作工艺为手工编制,制作工序主要有选料和装料。使用材料为柳子、柳木和麻绳或尼龙绳。柳子必须是中伏的柳子,柔韧度好;柳木做簸萁舌头(即簸萁的最前面),柳木要用蒸锅蒸,蒸的火候要恰好,蒸的轻易断裂,蒸的重易出折子;麻绳是精纺而成的。编制工具有锥子、镰刀、木棒等。其中蕴含着丰富工艺技巧的深厚文化内涵。

移风店镇张院村簸箕制作第三代传承人郭相辉自16岁开始学习编簸箕的手艺,如今已58岁,在四十多年的手艺生涯中,郭相辉的那套工具已经被磨出了光,他坚持将这个手艺传承下来。

(调研团成员现场观看第三代传承人郭相辉制作示范)

张院村簸箕要在特殊的簸箕窑中才能进行制作,在地下阴暗潮湿的五六平方米环境里,柳条容易弯曲,编制起来更方便。在柳条拿入地窖进行编制之前,首先要浸泡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增加柳条的柔软性,更容易进行编制。前期需要对柳条和簸箕舌头进行打磨,编好身子后还需定型、安装舌头和檐。制作一个完整的簸箕需要四五个小时,编制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均还易造成簸箕扭曲,既耗时又考验技术。簸箕好不好看,全靠手工艺人一双手。张院簸萁的独到之处是编制起来不用模具的,全凭艺人们的手工技艺和经验积淀。随着社会的发展,艺人们以精湛的技艺,将条编簸箕逐渐增加到柳编安全帽、箱子、元斗、笸箩等,型号分大中小多种规格,独特的造型满足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

(手工艺人向队员展示簸箕用料)

编织簸箕用料极其考究,大多数都是采用天然野条。簸箕条根据产出季节的不同有芽条、秋条、蒸条之分。其中蒸条是簸箕条中的上等品,用其制做的簸簸柔韧性强,经久耐用,色泽清白,受人喜欢。麻绳的粗细要适度,一律要用上品麻捻绳,否则会影响簸箕的使用寿命。在蒸条时火候、湿度都尤为重要,随时要掌握,不可掉以轻心,蒸得太老了,色泽不白亮,蒸得太嫩了皮不利。用料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渗透着手工艺人的辛勤和智慧。

(调研团成员观察张院村簸箕的结构和制作材料)

手工艺人郭相辉见证了“张院簸箕”从辉煌到没落,再到入列非遗的发展历程。鼎盛时期全村500余户都从事这一手工业,家家有作坊,而现在,能编制簸箕的手艺人大多年事已高,能做的只有他自己了。虽然编制簸箕是个体力和技术活,利润也不高,但他始终不愿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手艺,一直坚守着父辈传下来的手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收一个喜欢编制簸箕的人做徒弟,能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把“张院簸箕”永远留住。

通过对张院村簸箕制作第三代传承人郭相辉的拜访和对张院村簸箕制作的了解、学习和亲身体验,调研团的同学们对张院柳编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也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支撑,千村千貌,村村不同,但是调研团的同学们将永远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学习,关心乡村发展,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调研团线下活动队员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色小纵队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总结

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红色小纵队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走进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普通群众当中,探寻红色文化”为活动主题,在队长油宏科,以及成员张海洋,…… 油宏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查看全文 >>

探寻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

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团”的实践活动,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机电工程学院红色小纵队于2023年8月1日在山东省开展…… 油宏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查看全文 >>

红色小纵队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

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团”的实践活动,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机电工程学院红色小纵队于2023年8月1日在山东省开展…… 油宏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查看全文 >>

红色小纵队:走进普通群众当中,探寻红色文化

图一: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参观小学。小队队长油宏科摄图二:乡村美景。小队队长油宏科摄为进一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 油宏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查看全文 >>

红色小纵队:走进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探寻红色文化

队员张海洋在参观青岛市革命烈士群雕碑记。小队队长油宏科摄队长油宏科为在场人士讲解“山河魂”革命烈士群雕。小队队员张海洋摄为广泛学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 油宏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最新发布

直播带课学真知 公益辅导育栋梁-河南师大学子在行动
线上辅导助成长,青春聚力勇担当,为提高初高中学生居家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师范学生专业特长,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线上辅导助成长,青春聚力勇担当”云辅导志愿服务团队面向全…
集大学子三下乡:凭“岚”远眺,“集”心支渔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得脱贫攻坚这条道路变得更加崎岖。为促进家乡振兴,打造高品质、绿色化平潭品品…
桑榆实践团赴青岛颐佳医养集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调研
8月10日上午,“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实践团前往青岛颐佳医养集团了解专业的医养结合体系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开展医养结合实践调研工作。孙瑞毅担任领队,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此次调研活动。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
新马路,新生活
新马路,新生活电信学院“三下乡”心之源队助力农村修路8月11日,通过昨日的走访了解到,沙市村的马路因年久失修导致路面破损,严重影响村民出行,村里决定翻新并扩建马路。此次“三下乡”实践正好赶上村民修…
情暖童心之医学教育
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特色及近期疫情情况向孩子们普及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重点强调防护手段和发热及时就医意识;普及简单的急救知识及;介绍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介绍有趣的中医药故…
金职信息三下乡:追寻红色文化,重温红色记忆
。导语:为学习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金职院信息学院的潘嘉云同学组织了“追寻红色文化,重温红色记忆”红色实践小分队,于8月1日当天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参观,并拜访了抗美援朝的老兵。图志愿者和蔡老在向…
学习伴终生 ——岭南师范学院复联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叶沛良
学习伴终生——岭南师范学院复联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叶沛良作者:叶沛良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学习的,从婴儿出生就已经开始学习了,如何睁开眼睛?如何翻身?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就连玩游戏也是要学习如何操…
脱贫攻坚战中,安师学子为“城市边缘者”豫见未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的一年,为了响应共青团中央“暑期三下乡”号召,助力脱贫攻坚,安阳师范学院豫见未来团队聚焦新时期脱贫攻坚战中出现的以农…
“姜”迎乡村致富路
2020年8月6日,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美丽乡村行——乡村振兴即墨调研团”成员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女儿村,以当地姜产业发展为例调查农村产业转型的实践,聚焦乡村发展新成就,探究创新发展新思路,为新农…
人们内心的恐惧
摘要:8月9日向摊位商家进行地摊经济的调查今天没有下雨,天气燥热,她穿上队服拿起院旗去向摊位上的商家进行地摊经济的调查。队服上有学校的校徽,后面有学校的名字,她穿在身上面带笑容,那种自信是源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