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佛山8月10日电(通讯员 汤今)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0年8月10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南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黄志伟艺术馆,在精品中感受勤耕博取的匠人精神,在制陶中体味石湾陶韵的承转起合。
走近石湾陶事,品味瑰宝传承
石湾事陶,历史悠久,匠心铸就,岁月静流。队员们所走访的博物馆的创始人黄志伟老师,1983 年开始在佛山石湾从事陶艺和研究工作,师从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父亲黄松坚先生,是石湾陶艺“线塑”技法的开创者。在近30年的艺术探索中,黄老师将石湾传统陶器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中外现代雕塑理论有机糅合,作品生动豪放、清隽雅致。
提起“线塑”这一特殊的艺术符号,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便是黄老师。据查阅资料知悉,黄老师在创作中孜孜探索、博取古今,拓新出线塑这一陶塑新法,用陶泥线条将人物的形态风韵展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并于2015年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手承非遗技艺,心系瑰宝传承。队员们走访的黄志伟艺术馆是黄老师在推动陶艺与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上的重要板块,艺术馆在作品展示之余,还能为高端的陶艺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定期举行的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陶艺大师与市民大众的互动,让陶艺文化更好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叹观臻品熠彩,线塑意蕴悠长
黄志伟艺术馆馆长黄建华先生亲切地为队员们进行了展品的讲解。其中《悠闲老子》的陶塑作品令队员们印象深刻,一头牛在草地上吃饱后心满意足地卧下来将青草反复咀嚼、慢慢消化,略感倦意的牧牛人舒舒服服地斜靠在牛的身旁休憩,仿佛这一刻时光都跟着慢了下来,劳作后的疲累一点一点消减,取而代之的是悠闲闭目后的困寐。馆长介绍说,作品将再现性的艺术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进行了有机结合,突破了人物神像式的站立或骑在牛背上的惯用造型程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情态。与此同时,作品还利用了黄老师创新的线塑手法,传神地将斜倚卧牛席地而寐的悠闲老子推入人们视线,道法自然,天人一体。
此外,队员们还参观了《超脱》《济公》《钓趣》等作品,无不惊叹于如国画线描一样的陶泥线条,聚散起伏、弯曲重叠间人物意态肆意舒展,柔动飘逸的须髯、岁月留下足迹的额部皱纹、若隐若现的手部无一不令观者叹服,苍古深邃,意涵悠长。
亲感泥塑趣意,匠心岁月无尘
桃李满天承匠心,队员们有幸跟随黄老师的弟子,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李海德老师学习陶品制作,趣味纷呈。沉浸于千奇百怪的玩法、变化多端的形式、五彩缤纷的釉色,与泥土对话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浩瀚星辰。学习伊始,李老师亲自示范了线雕工艺,承转启合间一个衣衫飘逸、大气洒脱的翩然君子屹于眼前,手法之灵动自然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老师耐心地指导示范了如何制作出一个笔筒,期间巧妙地运用墙面的自然纹理给瓷品增加了几分独特与意趣。陶土冰凉的触感如石湾陶瓷艺术般岁月谦和、肆意空灵。李老师对每位队员的制作进行了耐心独到的指导,他说,通过自己双手打磨的作品更有温度,那份创作时散淡、闲逸的意趣是做其他事情所无法比拟的。队员们请教叶片的制作,虽然这个步骤已重复了成百上千次,但从搓团、塑条、捏瓣、勾勒叶瓣纹理,李老师的每一步都专注认真,毫无懈怠。茶壶的制作亦是如此,壶身、壶钮、茶壶盖、茶壶嘴、壶把、壶内,每一步都倾心专注,仿佛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对艺术敬重不可亵渎的境意。
深厚的技艺功底与对陶艺文化的深沉热爱,李老师对于人物泥塑更是演绎得栩栩如生,只见厚实宽大的手掌托起泥块,灵动美妙的手指穿越在泥土之间,在动静之间,李老师将一位队员的面部特征与神韵完美呈现,一雕一塑一捏之间,是一个平凡的手艺人在演绎他的心路故事,用布满茧子的双手缔造属于匠人的荣耀。就是这样一双并不完美的双手,在岁月洗礼下打造出一件又一件堪比完美的匠心佳作,他们,比千万人更懂年轮。
艺术征途不止,匠心铸造无境
世事浮躁,匠人慎独,他们用双手去默默地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温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乐此不彼。队员们带着不舍与醍醐谢别,期愿石湾的“陶二代”以勤奋锐气带领着石湾公仔闯出更广阔的天地。也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能够凝心聚力争当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将文化自信烙印在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