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盐城8月10日电(通讯员 王卓玉 田美娟)习近平总书记在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时代变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7月30日,苏州大学医学部“義路童行,共筑苏情”爱芽小分队走进盐城市青墩镇亭湖区方向小学,为孩子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娃娃抓起,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让传统文化在乡村中站稳脚跟。
礼仪课: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不学礼,无以立。当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疾如旋踵,经济巨大的发展与人民的道德要求逐渐脱离,社会公共秩序构建面临人民群众礼仪文明理念弱化、道德思想缺乏,法制理念存在偏差等窘境,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章欣韵老师带来了礼仪课,她介绍了“八礼四仪”的具体内容,并且结合国情,强调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她指导小朋友制作关于文明礼仪的手抄报,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传播给乡村的其他人,通过孩子辐射家庭,倡导“真善美”的精神,传播“仁义礼智信”的古训,让乡村群众得到思想的共鸣,创造和谐的社会公共环境,建设文明礼仪之邦。
图为礼仪课教学言谈之礼。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田美娟 提供
如今,全国上下正在举力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提高民众道德德素质、推广礼仪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稳定、有序规范的社会。在这特殊情况下,孩子们——祖国的花朵,社会未来的栋梁,礼仪课作为一个素质教育平台,让孩子可以保持传统的优良的行为选择性,融会贯通,做正直文明公民,传承发扬中华之礼。
“我手绘我心,我书寄我情”主题班课:云中谁寄锦书来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书信往来更具情感、更显真诚,更有温度、更加珍贵,于是王卓玉老师带来了“我手绘我心,我书寄我情”主题班课。她带着同学们从古人留下的一章一句窥探信的踪迹,又以信为出发点,领略传奇的瑰丽,一封封信寄托着古人今人的喜怒哀乐。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鼓励孩子们实践操作,介绍制作前的工具如毛笔的使用方式、国画颜料的区分等,然后在信的基础上添加书画内容,在课堂中孩子们也拿起画笔,用心地感受一封画信能寄托的情思。见字如晤、纸短意深,巩固情谊。见字如面,领会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图为队员讲述便函。中青网通讯员 田美娟 供图
父母外出打工,远离父母亲的孩子只能通过手机、电话等媒介去和家人沟通,交谈的大多是平时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但是那份相思羞于出口,对家人深深地关心难以自表,通过画信凝结时光和记忆,回顾“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那份深情,孩子通过写信的媒介,作为情感的宣泄,表达对父母之爱,让生活中也平添了一份趣味。同时,信承载的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让这样一种通信方式不能遗忘和失传,这也是大家的初衷。
八段锦: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
疫情期间,孩子们的锻炼场地受限,为了避免孩子锻炼方式单一和保障孩子们锻炼不受疫情影响,队员陈玉洁带来了中国传统气功——八段锦的教学,在简要介绍了八段锦和其主要功效后阐述了八段锦的口诀,孩子们也纷纷念叨着“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跟着老师打起一套,边念边阐述口诀,课堂氛围一度活跃。
图为八段锦动画式教学。中国中青网通讯员 田美娟 提供
八段锦作为强度适宜的居家健身运动,动作舒缓,简单易学,既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也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孩子们表示气功的教学很有意思,虽然不能一下子吸收全部招数,还需要课后自己摸索,但是中国传统气功真的“很酷”,平时出门不爱跑步锻炼的他们很乐意打八段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的最后一年,团队与孩子一齐发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这几天的活动,“義路童行,共筑苏情”爱芽小分队结束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教学,通过线上“云课堂”,队员们运用知识施展才能,互相学习,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肩负起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爱芽团队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诠释中国特色,提升留守儿童文化素养,点点滴滴的实践中,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6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