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六十载光阴铸匠心——万福虎调研日志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河南地区非遗调研队 作者:杨子涵

我们的非遗调研大约是从七月八号开始,大家开完会陆续开始开展工作流程中的第一项——寻找传承人信息。

我是从七月十一二号左右才开始进行的这项工作,当时按照学姐给的思路从上往下依次尝试,就是从国家级开始找。我们这里天天吆喝浚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在名单上的非遗还算不少。我看到名单上“浚县泥咕咕”,国家项目,Ok、就它了,毕竟是我从小见到大的,想着整理资料和访谈提纲应该也会很容易,而且我当时也正在做着青海省非遗的整理工作,对非遗的分类和形式也见了不少。我觉得一些有具体制作过程的技艺类非遗比那些只有传说的文学类或者其他类型的非遗更方便留影和整理资料。

于是我从那天下午开始在网上各种渠道寻找传承人的联系方式,从省非遗网到市艺术馆到县政府官网。直接找找不到那只能通过联系网站上的人问他们的联系方式了,因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信息都是记录在册的。当时是五点多,我才开始联系网站,但没想到他们下班那么早……打了好几个电话都无人应答,没办法就只能等第二天。刚好那时候组里的另外一名成员在群里发了她已经找到的那位传承人的资料。我就去问她是怎么找到的联系方式,她说一般这种手艺传承人都是有自己的店的,去那些古街里找找是可以找到的。对,我们这里的古城,我走过千八百遍都没注意那儿有好多书画篆刻手工技艺的店……

然后第二天我就去了我们这里的古城找,天儿下的蒙蒙雨,还起晚了,但这事不能再拖了。中午十一点我出发了,古城离我家不远,我家在南,向北步行十来分钟就到钟鼓楼了。我去那条书画泥塑店居多的街里寻找,很快就找着一家。这家传承人姓宋,门口还立着他的简介,我的纸上没有记录他,但在网上能查到,代表性传承人姓王,他倒有弟子是姓宋的,那也不是这位。我在旁边都找了也没有更多关于泥咕咕的门店了,那就他了。我们做的是项目,只要传承人能为我们解疑接受采访就行。我真是想得太简单了……

果然碰壁了,一般这种传承人是不会在店里的。听店里传承人的亲戚朋友说这种国家级的传承人一般都比较忙,他们要接受省里市里县里或者其他地方相关部门的采访,还有培训接待日常工作……个中缘由不甚了解。最后我跟他家来关照店铺的大爷聊到下午两点,各种七零八碎家长里短,大爷看我年龄小也没藏着掖着还给我讲了他们这一行,准确来说是我们这地界内几项国家级非遗的不少门道,跟外行的还有本行里头的“爱恨情仇”,我觉的有些偏离我们调研队的内涵和宗旨。临了大爷也没给准信只说他可以给我联系方式,但要我自己去联系看人家答不答应,我觉得这趟可能泡汤了,就只留了大爷个微信。

后来我慢慢觉得,既然我们本身就是为了助力非遗发展,那这种已经有了很大名气并且已经商业化了的,有经济生产链,还有不少人趋之若鹜、争抢着来学的手艺与那种隐匿于乡野山村,濒临失传,传承人努力维系的非遗相比着实没有再助力的必要了,而且调研后者也更有意义和价值。所以下午我从下往上寻找,先筛选离家近,传承过程中有困难的,技艺类的非遗。最后我选中了省级非遗万福虎,在网上找到它的具体方位,看了前两年的一些采访。其实也有其他我感兴趣的非遗,比如木旋玩具制作技艺,古陶和泥塑。但我还是选了万福虎,因为我看到网上一些采访中万福虎传承人黄贵莲的资料和图片,慈眉善目精神和蔼,我觉得她很有传统非遗传承人的感觉。

第二天雨停了,我就踏上寻找传承人之路。开着导航,根据网上采访大致描述的地址,要从山前绕到山后的一个村庄,我绕了条远路,经过了泥地、走了老远的荒野大马路,终于找到了传承人所在的村子。我觉得这种有过采访经历的传承人在本地应该是远近闻名的,经过几位好心大姐阿姨的帮助,我终于七拐八拐找到了网上说的离传承人家很近的那两棵村口的大槐树,然后看到了奶奶家的万福虎招牌。

那天奶奶正好在家,我和奶奶真的是一见如故,那天和奶奶聊了近三个小时,并没有说太多关于万福虎的很专业的东西,奶奶不会说普通话,只是给我讲了她过去和万福虎的故事,自己的经历。跟奶奶提前进行的谈话也让我了解了在网络之外关于万福虎和它的传承人的故事。之后也是很顺利的加了奶奶微信,记下了联系方式。很幸运得知奶奶的孙媳妇目前也已经成为县级传承人,更加方便我们的调研。

之后我就按照流程做了非遗简介和访谈问题大纲给组内成员参考,和奶奶约定在18号上午十点进行访谈。访谈那天我和朋友拿着拍摄设备,还带了一点给奶奶的礼物,提前去了奶奶的艺术馆,奶奶那天很早就开了门等我们,我们支好手机,提前给她讲了问题,因为奶奶不会用普通话,所以我们基本上就全用了方言交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耳聪目明,思维活络,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她都知晓意思,一一应答,访谈进行的十分顺利。之后奶奶也协助我们拍了宣誓视频,她说自己虽然不懂,但一定积极协助我们的工作。我们这趟下来也是学到了访谈、寻找信息、拍摄的很多内容,包括后期还要编撰外宣新闻,剪辑线下视频、编写文案,让我更加受益匪浅,和传承人的交谈也是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文字之外的东西。

奶奶去招待客人,我们对艺术馆里的万福虎留影,拍了视频。奶奶的孙媳妇给我们讲了很多家里卖万福虎的际遇,让我们又看到了万福虎脱离网络与众口之外的不被理解和举步维艰的情况。我更加觉得这样的非遗技艺要比那些运营逐渐商业化、风气逐渐浮躁、空有其表越来越丢失非遗文化内核的项目更加有调研和助力价值。这样的非遗技艺多是家族传承,本来就是一门生存活计,也不乏商业化的需要,只不过代代相传下来坚持的人多了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不是否定任何非遗,毕竟它们还是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奶奶年轻时也还指望着万福虎养家糊口。但在这位古稀老人谈及万福虎的时候,我确实能感觉到她对万福虎未来的殷切希望和那颗在恶劣环境和坎坷经历中坚持了六十年而愈显赤诚的匠人之心,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项隐匿于古老村落的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加明白非遗调研队“传承非遗精神,助力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这一宗旨的初衷和情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7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滁院学子“云”实践,疫路调研稳就业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8月12日讯】(通讯员:王圣诗、王晨晨)疫情期间中国失业人数上升,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毕业生心理压力难以排解,为社会问题埋下隐患,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变废为宝,让废品为生活增添光彩
8月12日,美丽中国雨芽实践队开展第十二天的线上支教活动。为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实践队员带领着孩子们学习变废为宝的知识。在观看完一些变废为宝的作品后,孩子们选择用废品制作图画。孩子们经过简单的创…
用青春之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天空
8月10日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童梦启航,助力扶智攻坚”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为响应国家防疫号召,团队以“云”支教的形式进行实践,采取线上“云”组队,线下进行支教的方式展开…
家乡焕新颜——石大学子暑期家乡社会实践调研
探寻家乡变化点赞美丽家园朔州,一个听名字就能知道是在北方的城市,之前以盛产煤著称,如今正在积极进行产业类型转化,市区面貌大为一新。个人实践队探访了市区内正在进行的大型市政建设项目,见证了许多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扶贫在线,青春的邂逅(1)
7月20日至8月5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精准扶贫”暑期实践调研团队队员同时深入走访河南省重点扶贫示范村洪山庙村鹤壁市浚县小河镇小河村并展开调研活动。…
湖南工学院电信学院三下乡第三天
“三下乡”—家电安全常识及义务维修2020年8月112日上午,线上“三下乡”活动第三天,有了前两天线上的总结,为了线上+线上的“三下乡”活动顺利进行,实践队员乔万年来到村委会委会,与村干部取得联系,村干部…
线上教学开始啦
三下乡支教以线上教学的模式进行开展,虽然隔断了我们与学生的距离,限制了我们的活动空间,但却阻隔不了教育的延续,我们一样深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小老师,我的音标有很多不会读,导致很多单词拼读起来有…
如日中天的社区电商能否在中国通四海,达三江
(外国语学院通讯员顾梦婷)近年来,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冲击下,传统实体店的销量一直在走下坡路。电商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移动互联网开始展现出订单整合的能力。科技所带来的改变其实就是效率的提升,即能…
山科学子调研记:采访山科能源学院宗老师
【通讯员张怡梦】8月4日,团队成员对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的宗彩建老师进行线上专访,了解到高校在本学期实施线上教学的真实情况。宗彩建老师同样反馈到山东科技大学在疫情期间为确保线上复课所做的诸多工作…
【实践感言 光电学院 李瑜溪】 “千禧”实践队景区实地调查
历时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队员们即在实践中了解到邹平当地的文化与名人事迹,又在实践中得到了磨砺与成长,此次实践对于队员们来说是一次特别好的锻炼机会,又是一次与社会接触和学习的好时机,即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