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求革命记忆,追寻红色足迹”,2020年8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拾忆逐梦团队龙岩实践小分队前往东肖红色旧址群,开展第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传承闽西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学习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内涵,勇担时代重任。
在实践开始前,队员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浏览历史文献等形式了解到东肖素有革命老区、文化区和侨区之美誉,被誉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的后田暴动也在此展开,所以队员们便来到这里,开启小分队的实践调研之路。
下午时分,队员们经汇合后一同前往东肖镇邓厝村,在邓子恢故居开始进行此次的实践活动。邓子恢故居又称隆德堂,建于清代,原是三厅二进式土木建筑,其设计精巧严密,是一座闽西风格楼厝大院。外大门两边对联为“隆礼由时迎驷马”“德星聚处占群龙”横批“紫金星瑞”。隆德堂由此得名。不仅如此,邓子恢同志参加革命后,曾在此领导成立邓厝村贫雇农协会,领导了闽西农民武装暴动,是他青年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进入故居内,队员们边学习边记录着邓子恢同志的生平事迹,门上粘贴着他曾经带领人民、参加会议的照片,如此光辉岁月,让队员们更深程度地感受到邓子恢同志身上优秀的革命气息。在实践的路途中,队员们注意到,在隆德堂墙边上有这样一句话 :“农民是我的兄弟,我是农民的知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这是“农民知己”邓子恢同志曾经留下的一份诺言。对现在来说,意义非凡。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拾忆逐梦团队队员在“邓子恢故居”进行实践活动。林诗如 摄
随后,队员们有幸通过当地村民热情地介绍与引导,来到了大家所熟知的邓子恢纪念馆门口。经他们所诉,邓子恢同志的一生,可谓倾注了毕生精力。队员们的脚步停在了门前,过了许久才继续向前进。走进馆内,据讲解牌的提示大致了解了纪念馆的划分:该馆分九个部分展示了邓子恢在走上革命的道路、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领导闽西南游击战争、大江南北抗日反顽(抗日战争)、挥师华东与中原(解放战争)、开辟中南新天地、领导合作化运动、倡导生产责任制和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内容,分别对邓子恢同志为党、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业以及精神风貌进行全面介绍,是新罗区近年兴建的红色文化宣传阵地。队员们在参观并学习的过程当中,能更深层地体会到该纪念馆对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农村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愈加突显了革命情谊的弥足珍贵。还记得邓子恢同志曾言道:“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问题,我们依靠老百姓来解决,一次比一次正确,一次比一次更好。”是的,历史不会选择忘记,永远催人奋进。面对着一桩桩、一件件,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对革命历史人物崇高的敬意,以及当代青年拥有着不可推卸的时代重任。此路,任重而道远。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拾忆逐梦团队队员于“邓子恢纪念馆”内参观并学习革命历史。林诗如 摄
最后一站,龙岩小分队来到了后田暴动旧址:火星祠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年在这里,罗怀盛、郭滴人、邓子恢等同志领导后田农民举行武装暴动,于此破仓分粮、焚烧田契债约,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成为福建土地革命之先声,开创了不可褪去的一段英勇的奋斗史。新罗区当地党和政府以“弘扬革命传统,彰显老区精神”为宗旨,对后田暴动旧址进行重新修缮,为此来纪念这段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史。据旧址内工作人员表示,邓子恢同志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在农业合化方面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重要贡献,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当队员们要继续探寻的时候,正巧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细雨,好像在倾诉着,眼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们用毕生所换来的,我们应坚守初心勇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古为今用,不负韶华!
图为东肖镇“后田暴动旧址:火星祠堂”全景。林诗如 摄
过去是现在的一面镜子,更是指引未来的一座灯塔。到此为止,龙岩实践小分队的东肖红色旧址的实践调研暂告一段落,队员们通过本次实践从中学习到了邓子恢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作为当代大学生,需加强化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将所见所感铭记于心,“红色”这棵大树的根也深深埋进心里,成为队员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探寻更多的红色记忆,拾忆逐梦团队仍在继续……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拾忆逐梦团队队员龙岩小分队在“邓子恢纪念馆”前的合照。杨阳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39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