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泉州8月7日电(通讯员 林双玲)为了更好地了解方言文化,感受其所带来的魅力,7月30日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闽地方言文化实践考察队团队人员经过前期调研后来到了当地有名的“布袋戏之家”,造访“布袋戏”的传承人魏明花老师,来体会布袋戏里不一样的方言文化。
据了解,布袋戏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等,是一种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表演的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在当地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魏明花老师家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布袋木偶,其形态栩栩如生,被魏老师称为养家糊口的“宝贝”。
受家庭熏陶,魏明花老师自幼时就跟着父母四处表演,观看模仿。在成年后就开始真正跟随父母所在的布袋戏戏团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刚进到戏团里,最先开始的就是学习布袋戏的配音。当时自己还不愿意,硬是闹了好一阵子。后面才明白布袋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艺术。”魏老师说。布袋戏所用语言是闽南语,而想要做好配音,对闽南语的熟练使用必不可少,但还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语言修养。一是学会通过语言强调剧情的变化,根据语言轻、重、缓、急、吞、吐、浮、沉等变化,创造出八音调,再以生、旦、丑、净四个行当为基础,从每个行当的不同形象中各分出七个类别,创造二十八个定型音,如生角分文生、武生、黑须生、白须生、渗须生、关头和斜目等。二是恰如其分的运用口语化的群众语言。群众中生动的语言,通过艺术化处理,变成了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特别是丑角之类人物的插科打诨语言交锋,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入情入理。
然而,才刚被“领进门”的魏老师,却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行业不景气。戏团走了不少人,父母也劝其不要浪费时间。由于花费的时间不长,及时放弃对于布袋戏的学习转投他行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但魏老师依然决定继续坚持下去,潜下心来学习技艺。坚持总是胜利的必行之路,现在的魏老师经常受邀到各地去进行表演。
新冠病毒使得外面的世界都变得安静,但正如春晚节目《爱的桥梁》中所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停学休工的这段时间里,魏老师也没有闲下来。她希望自己的孙子接触布袋戏,并从中感到乐趣。魏老师用地道的闽南话交谈着,熟稔地唱着戏曲配音,身上散发出一股因热爱而生的光芒。
布袋戏文化中方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它同样也有着一定的地位。普通话推广有着其积极意义,但是保护方言也是必要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方言文化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人都有理由将它传承和发扬下去。遇到了“行业不景气”怎么办?坚持下去终究会迎来希望的曙光。
闽地方言文化实践考察队
林双玲/文
2020.8.7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