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穿越62年的愚公精神——雷州青年运河价值篇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钟东亮 梁其胜 周

自古以来,以打雷闻名的雷州半岛却没有多少淡水的恩赐,是著名“十种九不收”的荒芜之地。

雷州半岛没有大河经过,地面的淡水依靠降水来补充,但是雷州半岛却又有着特殊的红土土壤结构,吸水的土壤会把地表水很快渗入地下,难以蓄水;加之雷州半岛整体位于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更是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多重地理环境因素导致雷州半岛“水贵如油”。

干旱的雷州半岛大地

雷州青年运河的经济价值

30多万劳动大军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带材料、自办工厂、自搭工棚,手挖肩挑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从此,运河水成为了湛江人们的“生命之水”,鹤地水库被誉为湛江人民的“大水缸”,运河的建成谱写了新中国建设的豪迈乐章!

流淌不息的运河水,常年保障着雷州半岛146万亩农田旱涝保收,维护着灌区868万亩土地的耕作生态,解决了400万人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问题。同时还确保九洲江下游50多万人口防洪安全和抵御20多万亩农田的洪涝灾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雷州青年运河的精神价值

“敢叫日月换新天”

创造伟业的豪情壮志

“不能等那么久!”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湛江地委和当地人民斗志满满,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苦难的命运彻底改变!“大战一年建成库,再战一年通运河,周年放水得胜利,水不到田不罢休!”时任湛江地委专员王勇写的这首《为水而战》充满斗志。1958年5月15日,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这一声号令,犹如点燎原的星火,雷州半岛“燃烧”了起来!

《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

孟宪德为开工誓师大会题词

“不周山下红旗乱”

全民奋战的众志成城

湛江地委作出兴建运河决定喜讯传开后,雷州大地一片欢腾。不少人多次写“决心书”要上“战场”,上至73岁的老人,下至13岁的孩子,工地上出现了父子齐上阵、夫妇同劳动、老幼争出力的场面。他们自带材料、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搭工棚、自办工厂,安营扎寨、摆开战场。

工程项目除国家少部分投资外,其余全由群众自筹。群众踊跃捐钱、捐粮、捐工具,生怕耽误了工程进度。开工不到一个月,工地指挥堆满了各地支援的物资和粮食,仅耕牛就有7120头,木材6500立方米,茅草1800吨,还有不少人变卖了金银首饰,把钱捐给指挥部。

壮观的修建运河现场

湛江人民热情高涨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共产党人的挺身而出

愚公精神就是那种“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先锋队精神,就是那种“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动员能力。纵览青年运河修建过程,党员领导干部无不发挥了主心骨、先锋队的作用,他们既身先士卒,又注重发动群众。

从县委书记到大队干部都战斗在第一线,边指挥、边劳动。他们中2820人参加搞“试验田”,占干部总数的90%以上,带领着群众发明创造,进行技术革新;党员、团员带头组建突击队,掀起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到1960年运河主河全线通水时,工地上有5071人光荣入党,9940人入团。

党团员宣誓大会

共产党员以身作则

“众人种树树成林”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兴建雷州青年运河,乃民心所向,群众纷纷表示,要工出工,要粮出粮,工地上出现了父子齐上阵、夫妇同劳动、老幼争出力的场面。在这久受旱魔侵害的古老大地上,到处都充满了“青春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国家的困难时期,“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梦想从未消磨。为建设雷州青年运河,前后有30万劳动军民付出,空前的热情使得雷州青年运河主要工程之一的鹤地水库仅仅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便于1959年8月份胜利建成,一个储水超过11亿立方米的“人造海”赫然出现在这个曾经龟裂的雷州半岛上。

建设运河过程

雷州青年运河精神,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在呼唤我们党的初心,呼唤“舍我其谁”的革命精神,呼唤一贯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呼唤一切为了人民的好作风,也呼唤全体人民众志成城共建设家园的责任担当。

图片源自网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3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以致用!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添新翼

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高涨,传统文化亟待传承与创新的当下,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推动桂平杖头木偶戏活态传承的实地调研活动……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致力于为其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桂平杖头木偶……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为其传承发……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最新发布

湖南大学生三下乡:调研走进红色文化
8月7日,天气晴朗,我(肖琳)和搭档黄湘豫,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暑期返校社会实践团调研组的成员,我们一起在蔡和森纪念馆和烈士公园及周边进行了走访,了解相关情况。通过本次调研,我也是收获满满、感受…
【实践感言 光电学院 冯守棣】社会实践感言
2020年8月13日,光小电冲冲冲社会实践队队员分头行动,走进当地商店进行调研走访。我前往的是几家附近比较火爆的小型超市,超市负责人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超市的负责人非常热情的向我们介绍…
山东大学实践团队赴潍坊上口镇进一步调研,助力特色小镇发展
8月12日,团队成员赵凯文继续前往上口镇进行特色小镇窗帘发展相关问题的调研,对商业街的商铺、制造窗帘的工厂以及上口镇社会实践的负责人进行走访调研,以期深入了解上口镇窗帘窗饰发展的现状。来到上口镇的…
学在南师,爱在课堂——南京师范大学计科学子返乡支教行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青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2020年7月2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刘雨石、孙涵、…
垃圾分类,创造美好家园
(通讯员:郑佳辉)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垃圾的数量不断增长,种类也日趋复杂,处理难度不断增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持平发展逐渐成为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7月13日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滴水服务队…
大学生实践—分拣衣物,共建温馨家园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培养青少年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8月9日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行动铸就梦想”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昭通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进行分拣衣物活动。昭通市科协为充分…
三下乡总结:《民法典》呵护下的未成年人
今年,未成年网络过度消费行为层出不穷,它们背着家长进行网络游戏充值、主播打赏等过度行为,已经影响家庭财产保护问题。顺应形势,《民法典》提出了新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
投身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文明——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方小队”暑期社会实践
投身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文明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拓展锻炼,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十名同学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在各自家乡…
助力疫情防控——科学防疫不能松,勇于担当保复工
超市的复工复产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政府为了加强对疫情的防控,所有的实体店全部关门,只让地方指定的超市营业,以满足市民的正常生活所需。如今疫情缓解,各大商铺陆续营业,为了进一步了解复产的情况…
华农学子深入乡村调研,共赴脱贫之约
华农学子深入乡村调研,共赴脱贫之约赴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申庄子村暑期社会实践导语:7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个人项目成员申洁同学前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申庄子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