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清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分队在武汉的文化古街昙华林展开以“关注非遗文化在时代发展趋势下的改革与变迁”为主题的探索活动,在此过程中发现到非遗文化在当今时代不仅没有边缘化,而且更加散发它新的魅力。
在与当地老人进行交涉的情况下,得知昙华林在近些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古街区的老建筑都进行的维修复原,开设了很多历史陈列馆,非遗纪念馆,并引进了很多带有文艺气息的商铺例如咖啡馆,书店,文化古街区,以及开设了很多名宿客栈,这种文旅的结合,增强了旅客的文化体验,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既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当地居民对昙华林的改革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启为创新团队- 邹强 摄
在政府的主导下,引进大批的文旅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开展旅游业,通过文旅公司我们了解到,这个武昌古城保护工作打造一个千年古轴 黄鹤楼 古琴台 归元寺 昙华林 建设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集聚区,其中昙华林在对旅游业的开发上,也对当地名俗和非遗的保护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他们在为非遗进行宣传和保护时做出了很多新的改革创新方式
昙华林保护项目实施工程规划沙盘。 邹强 提供
该项目首先对古城区 ,古建筑进行维修和复原,并开设了大量的非遗展览馆,陈列馆,其中也有很多非遗项目的体验馆,比如汉服,刺绣体验馆,剪纸,泥塑体验学习中心,提供这样的平台可以进行非遗+研学的旅游方式,它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新文化旅游方式。
许多游客在游玩昙华林时去亲自感受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体会到创造的、过程中其中的技巧,原理是那么巧妙,深深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将非遗与研学体验结合起来,不仅是一次亲身感知非遗文化的过程,是一段更为刻骨铭心的旅行体验,让游客们深深感受到非遗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进行非遗+文创的文化创新方式。
昙华林在体验中心开设了很多体验项目,学生游客们都可以亲自去尝试,去感受,在佩戴汉服的过程中深深了解到古人服饰的独特奥秘,在制造风筝过程中,对竹条进行烘烤,对封面进行绘画,并选择位置进行绑线,每一步过程都非常关键,其中的原理还有古人一步步制造出它的过程都值得大家去学习。
图为当地汉服体验实图。启为创新团队- 邹强 提供
因为非遗文化源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不能只作为艺术品“挂在墙上”,还需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节奏。目前我国非遗传承尚有明显的薄弱之处,通过文创的方式,让非遗走出博物馆,来到人们身边。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公众所认识、消费、欣赏,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
在昙华林也开设了很多客栈,里面的装饰都是一些非遗产品,汉服的五彩斑斓,泥塑的精妙工艺,刺绣的微小精益,当游客一走进去就会体会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而当非遗遇上民宿,民宿所蕴藏的内涵早已不仅仅是居住,而是承载了民族文化,昙华林的文化底蕴,非遗中传统的民族文化在这一刻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外来的人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他们,将民宿与非遗嫁接起来,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推动非遗和民宿融合发展,使传统的非遗文化与时尚的产业有效对接,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非遗的魅力,体验当地独特的民宿文化,进而推动旅游的融合发展。
这一有效的非遗文化与产业对接,可以运用到全国各地。并且,昙华林很多非遗传承人和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快速发展下,利用网络多媒体平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散播与宣传,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收获了一批批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利用网络直播突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的优越条件,让天南海北的观众都能同步欣赏到非遗展演,此外直播也让非遗借助互联网进一步创新,产生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正是由于非遗进驻数字化世界,如今在文旅融合方面,非遗也开始展现其独特的影响力。
网络直播为古老艺术注入了活力,网络直播平台为戏曲作品、手工艺的展示提供了跨地域表演舞台,当然,“非遗+直播”需要深度融合创新,不仅仅是传播渠道上的创新,在内容探索上也需要深度融合。
昙华林非遗项目展览。启为创新团队- 邹强 提供
昙华林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即没有丢失它原有的文化底蕴和非遗传统,也让更多的人去发现了解它,在它探索的道路中,逐步形成了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民俗,非遗+网络多媒体多方面的发展形式,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展现出了新的活力,我想,这对我国其他地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一点的借鉴与帮助,当然要因地制宜,寻找属于自己的非遗创新发展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6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