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逆光追忆”校友访谈队开展校庆70周年专题活动
文/刘炜洁 图/王群 时间:2020年8月11日
2020年8月11日,为充分挖掘学校九十年代的历史故事、发展历程,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逆光追忆”校友访谈队对橡胶92级校友王群进行了线上“云访谈”。
1992-1996年的中国大学正处于一个交界点,彼时,大学还未大规模扩招,考大学依然不亚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此时的青岛科技大学还被叫青岛化工学院,学校也只有四方一个校区,有橡胶、塑料、高材三个专业,学校在94年正式成立了橡胶学院。橡胶两个班、塑料两个班、高材一个班,其中大部分的学生还来自省外——四川、北京、贵州、东北三省等,其父母往往也都从事橡胶这个行业。度过了艰苦的高考,走过了独木桥,来到了青岛化工学院,王群以为迎接她的会是一段轻松悠闲的大学时光。但一入学就被浓郁的学风所感染,每周上满40节课,有时一天要上10节课,不时还去图书馆转一转,只有在周天才会稍微的放松一下。即使是这样,部分课程也很难得到老师的认可。在大一结束后的暑假,还进行了一段难忘的军训时光。
2016年,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通过了符合“华盛顿公约”要求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5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最新全国189所学校中排名第14位。并且每年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一批次招生500余人,招生规模居全国同专业之首。
在1994年,国务院开始批准接入互联网,电脑仍是一个新鲜事物,提到它,大多数人还是一头雾水。对于学校开设的basic计算机课程,王群印象深刻:进微机室前要换成拖鞋,电脑是那种“大头式”,应用的还是DOS系统。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很多同学课下积极的寻找其他途径学习。由于自己的老师对计算机研究感兴趣,自己有幸用借助电脑写了毕业设计。
92南巡讲话后,中国社会迅速升温,这种广袤无垠的激情,在大学的校园里更是蔚为壮观。新潮一波接一波地来:录像厅热、气功热、古典音乐热、呼啦圈热、金庸热……作为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大学生自然是时代的弄潮儿,青岛科技大学也不例外:读书、写诗、周末可以凭票在学校西礼堂看电影……在学校东食堂周末有时会有舞会、几位高年级的女生会教交谊舞。同学们大多羞涩,也有人很快掌握了技巧,迅速脱离了早恋有罪的苦海。学校门口两侧有卖磁带的影像店、卖小说的书店、卖用罐头瓶装的啤酒、看录像的录像店等等,往南坐三站来到大华商场——大家周末购物的地方,再往南坐一站有一个纺织厂,工厂在周末会放电影,所以有时也有同学来这里看电影。虽然课程很重,但大家的课余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
现在青岛科技大学已经设立了四个校区,共计19个学院,100余个专业,且早已设立了计算机专业,每个校区都配有专门的机房,极大地改善了同学们的学习环境。其中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已具备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办学风格,成为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综合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为我国橡塑高分子材料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橡塑行业70%-80%的总工、副总工等高级技术专业人才均为高院校友,因此被誉为我国橡胶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而青岛科技大学也因此被社会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90年代中后期,大锅饭和包分配的制度正逐步打破。199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是双向选择。多数的同学通过学校找到了工作,部分同学通过招聘会实现了就业。王群学姐不忘叮嘱学弟学妹:多参加些活动,多参加点社会实践,体验一下勤工俭学,多了解社会,多实践,为完善人生规划做好准备,为日后找工作打好基础。
现在青科高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连续两年实现100%就业率,是全国大学生就业50强单位!高院毕业生考研率在40%-50%,校外录取人数中,考入985、211院校及中科院各研究所的人数占98%以上。
学校在近30年间已经完成了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了青科大的再次腾飞。而现在,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目标要求,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凝心聚力、强化担当、狠抓落实,向着建设“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在青岛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王群祝母校继续开放思想,建设更领先的学科,吸引更多的行业人才;加强校友的整合,形成更强的合力,将学校建设的更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