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6日,东南大学“但问耕耘”暑期实践小队的队员们通过在各自的家乡对相关人员进行线下采访并伴以线上搜集资料的方式,对吉林德惠、安徽和县、河南潢川的土地粮食政策进行了调研。各类文章与报道均体现了土地粮食政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土粮政策的内容、亲身体验脱贫攻坚的成果,队员们对农业大学博士生、领导干部、农民等各类人员进行了细致地采访并对所得信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切实感受到了粮食耕地的重要性。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守住耕地,就是守住了人们的生命线。
保护性耕作,守护中国“北大仓”
7月21日,张泽润同学对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镇进行了小队的第一次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线上的资料收集以及对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生明龙以及德惠市农业经济管理办公室某干部的电话采访。
黑土地是为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耕作土壤,东北平原也作为中国重要的“北大仓”受到重视,国家对东北黑土地也实行保护性的耕作计划,即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来保护土壤、提高农业效益。对保护性耕作的优势与可行性问题,博士生明龙认为多年大面积的连作和采取常规耕作的方式造成了土地耕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因此保护性耕作计划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势在必行。
此外,张泽润同学还就计划的进程、创新、推广等问题对农业经济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干部进行了采访。据干部所说,涉及计划的四省区都出台了具体5年黑土地保护耕作计划且正在有序推进实施,据了解各省市都能如期完成目标。同时,德惠市还采用了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以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等创新、改革性措施。此外,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以及专家现场观摩指导等推广与教授方式,保护性耕作被广泛推广与接受。
干部还表示,保护耕地不一定就是要减少耕地面积,目前广泛推广的“大垄双行”轮作技术兼顾了土地休耕与粮食增产,同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环湖等措施虽使一部分土地退出耕种,但实现了蓄水保墒等作用,为良田提供反哺保障也兼顾了林下经济、水产养殖等,为百姓带来了丰厚回收,壮大了农村经济。
图为保护性耕作前后对比图
土地流转,让土地“活起来”
7月23日,卢继卫同学在安徽省和县石杨镇展开了对当地土地流转政策的调研。据探访,当地大多数农村人都选择去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的大量耕地无人耕作,因此借助土地扭转将空余的田地供种粮大户可以使土地“活起来”,增加土地效率与人们的收入。
据所收集资料,安徽省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近年来土地“由分到合”的速度加快,截止2018年底土地流转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此外,也有数据表明流出农户在家成员被规模经营主体聘为季节性农工的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远高于种田收入。
为进一步了解土地流转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改善情况,卢继卫还对当地的贫困户倪爷爷与种粮大户韩叔叔进行了采访。倪爷爷家庭由于身体原因与家庭因素导致贫困且无法从事农业活动,于是他便将自己所持有的土地承包了出去,既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又从中获取经济收益。因近年来粮食价格稳定,倪爷爷家生活基本稳定。当问及是否满意国家土地粮食政策时,倪爷爷的脸颊浮现出了笑容,其满意程度可见一斑,他也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关照下自己近年来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接着,卢继卫前往农田对当地的种粮大户韩叔叔进行了实地采访。据韩叔叔所说,他的土地大都是从农民手中承包过来,这不仅能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增加一份收入,而且其自身也能从国家政策中受益,更增加了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普及的人机结合的播种与收割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效率,由此可见土流新策可谓一举多得。
在此之后,为了解农民对于国家土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卢继卫接着走访了多个家庭。然而他发现,虽然农民对于政策的实施以及具体的获利也都持乐观满意态度,但是多数农民只是被动地参与土地流转,对于政策具体的内容以及流程缺乏了解,因此还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图为卢继卫与倪爷爷(上)和韩叔叔(下)的采访现场
稻虾共作,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国沿淮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近年来多地结合具体情况,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的渔农复合生态系统耕作模式,在耕地保护和脱贫攻坚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7月26日,石芮旻同学在淮中典型地区——河南省潢川县开展了对“稻虾共作”渔农复合生态系统的调研。据所查资料,稻虾共作模式是指用稻田套养小龙虾,小龙虾能够摄食水稻田内的害虫及虫卵,通过小龙虾的爬动,实现稻田松土,可避免土壤板结,且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为保障小龙虾健康生长,稻虾共作模式应用的农药和化肥较少,可创造良好田间小气候,打造生态农田系统,提供无公害食品,是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产富民的重要举措。
同样,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这项措施,石芮旻实地走访了当地的“虾稻共作”养殖大户毛叔叔与伞陂镇长青村支部凡书记。据毛叔叔所说,他之前采用精养的模式,资源相对浪费,于是便在2017年正式采用了“虾稻共作”的种植模式并从浙江返乡。据不完全统计毛叔叔带领了约百来户贫困户创收脱贫。“虾稻共作风险小、投资少”“即使虾买不到钱,稻也可以丰收”毛叔叔还补充到。
这之后,石芮旻就虾稻共作的推广实施、监管治理等问题采访了村支部的凡书记。据凡书记所说,长青村养殖户比较少,水质比较好,再加上耕地适合水稻种植,所以 “稻虾种植”的推广得到了贫困户积极响应。同时,县里对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都有一定的奖励措施,奖励的金额相对较高,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据悉,村里3990亩耕地最后有2800亩都推广了这种模式。此外,就监管治理方面,凡书记表示,“村里会请专家来进行一些技术指导,尤其是稻虾共作的时候如何提高虾的质量,如何使稻米质量提高,专家讲,农民按这个去做。” 同时,村里有七家家庭合作社,这样就将散户的田集中在一起,有利于面积的推广与质量的提升。
据统计,目前潢川县稻虾共作”面积达23.7万亩,已建成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小龙虾完备产业链条,从业人员已达到1200多人,“稻虾共作”模式成为潢川现代农业产业的硬支撑。由此可见,虾稻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是潢川县贫困县的摘帽的重要因素。
图为稻虾共作模式的样例图
“仓廪实,天下安。”守住耕地,就是在守住我们的生命线。队员们通过对土粮政策的线上资料查询与线下实地采访,深深体会到了耕地与粮食的重要性。队员们也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圆满胜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7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