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神秘湘西,探寻苗乡古韵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作者:文/漆思怡 图/黄婷

8月5日,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3名大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湖南吉首非遗博物馆、花垣十八洞村、凤凰竹山村等地参加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实地走访,面对面询问学习,将网络收集资料、当地博物馆资料、当地村民口述结合,对苗族文化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团队一行人先来到位于湖南吉首的湖南湘西博物馆。

在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实践团的成员们看到了大量精美的苗族服饰、手工刺绣作品、蜡染作品…在博物馆解说员的讲解下,苗族独特且精细的刺绣引起了她们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实践团成员正在记录图案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蜡染作品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绣中常见的凤凰图纹

苗绣中的几何纹和动物纹

据湘西博物馆解说员介绍,位于花垣县的十大洞村有一位苗秀非遗传承人。团队成员在简单整理资料后决定前往十大洞村拜访这位非遗传承人。

实践团与戴雅合照

据戴雅介绍,她学习苗秀30多年,才有了如今的成果。十大洞村是习近平主席指导过精准扶贫的村庄,在习主席的带领下成功脱贫,并且将保留住了名族特色。实践中,团队成员深深体会到了基层扶贫的不易和艰辛。基层扶贫不仅涉及到资金援助,更涉及到当地的资源和现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扶助发展当地的经济成为令人深思的问题。

据戴雅阿姐介绍,一套完整的苗族刺绣服饰,从准备、选材、刺绣、蜡染、银饰等等工序,就算是一个能工巧匠的苗家妇女,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绝对完成不了的。这些服饰,不是你有钱就能买,想穿就能穿得到的。

在采访中,团队成员戴雅阿姐谈到苗绣的针法、特点以及一些发展起源。

——“请问您是从小就学习苗绣吗?绣得真好看,这些技法是特有的吗?”

——因为我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从小时候开始就有接触,到现在30余年了,对苗秀针法耶有所了解,有些针法是特有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苗秀,并且喜欢苗秀,我们作为非遗传承人,更应该将苗秀传承下去。

——“那这些服饰、包包都是怎么卖的?一般会有人来收吗?价格如何?”

——“一般都是村里的合作社负责,我们只负责秀,到了一定时间会有人来收。价格的话,要看具体是什么,像一件手工绣的和机织的价格相差近两倍,小物品就会稍微便宜。”

——“您制作苗服是从布料蜡染开始的吗?”

——“不是的,一般是在外购置基本的纺织布料后自己裁剪缝补,再根据自己心中所想绣制。需要先将想绣制的图案画在布料上,然后用针线将轮廓缝制出来,最后将其填充。”

实践团成员学习苗绣

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凤凰县的竹山村。

在竹山村,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苗族百姓的生活。

看到了黄豆变成豆浆的过程。

石磨

看到了竹子变成篾条,又经过一双双巧手变成器具的过程。

编竹篾

也看到了银饰在苗族阿叔手中一点一点变得精致的过程。

苗族银饰具有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美的特征。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家庭富裕程度,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银饰

随后,实践团的成员们又在当地人家里了解了蜡染。

苗族蜡染的图案题材可分为七大类:蝴蝶纹、鱼鸟纹、龙纹、漩涡纹、花草植物纹、铜鼓纹、星辰山川纹。

种类多工艺复杂,蜡染极具特色,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正在晾晒的蜡染布

接着,实践团的成员们看到了一团团的纱线是如何有序地变成布匹的。

阿婆正在打花

阿婆织布

据阿婆介绍,苗族服饰面料多以麻织布为主,她们那个年代人人都会织布,都会为自己亲手作嫁妆。身体坐在木织机中间,左脚往下压纬线,穿过梭子后右脚也踩下,穿进另外一只梭子。尔后,拉过面前的挡板,把经线打实。反反复复这样推拉只听见“哐哐”的声音,奏出了美妙的乐章。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地了解了苗族文化,体会到了湘西神秘的魅力,感受到了苗族人的勤劳淳朴、热情好客,也看到了传统是如何与现代接轨的,看到了精准扶贫的卓著成效。同时,也为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文/漆思怡

图/黄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8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通讯员:庄妍)红色精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革命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奋进力量。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中国…… 庄妍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 传承时代奋斗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传承时代奋斗精神(通讯员:井洁萱)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人们的目光常常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那些承载着往昔峥嵘岁月的红…… 井洁萱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乌鲁木齐红色印记,传承边疆奋斗精神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乌鲁木齐红色印记,传承边疆奋斗精神(通讯员:井洁萱)赤旌承风实践队队员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开启了一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 井洁萱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日照市方志馆:实践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感悟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探寻日照市方志馆:实践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感悟(通讯员:张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家乡文化探索的热忱,…… 张蓓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脉络,汲取奋进力量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红色脉络,汲取奋进力量(通讯员:程慧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成效,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承风”…… 程慧妍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日照方志馆,续写红色新华章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日照方志馆,续写红色新华章(通讯员:管昕)在探寻红色革命文化的征程中,1月16日和17日,赤旌承风实践队走进了日照市图书馆与日照市方志馆,展开了一场意义…… 管昕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西安事变馆,传承先辈爱国魂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西安事变馆,传承先辈爱国魂(通讯员:管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25年1月19日这一天赤旌承风实践队队员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探寻之心…… 管昕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踏访日照红迹,传承不朽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踏访日照红迹,传承不朽精神(通讯员:展悦芸)在追寻红色精神的征程中,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承风实践队”的成员们于1月16日及17日走进了日照市图书馆和日…… 展悦芸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悟红色精神伟力,铸时代信仰丰碑(通讯员:庄妍)红色精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革命文化,凝聚…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 传承时代奋斗精神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寻迹日照红色记忆传承时代奋斗精神(通讯员:井洁萱)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人…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最新发布

知行合一 圆梦高考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今日接力为高考学子祈福2020年7月8日,是高考的第二天,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队员今日接力为高考学子献上祝福,分享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今…
知行合一 助力高考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为高考学子准备爱心小贴士2020年7月7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队员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奋战多年准备收获成果的高考学子送来爱心小贴士,希…
心里有脱贫,手上干实事(四)
为更深入地了解脱贫攻坚成果,7月2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忆苦思甜·不忘初心”实践队的几位成员对当地扶贫攻坚项目及社区工作人员参与进行了调查采访。线下调查采访进入尾声,为在有限时…
祈福高考 助梦远行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为高考学子祈福加油2020年7月6日,正值高考来临之际,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一起为高考学子祈福加油,勤苦三年、奋战三年,希望每一…
返乡助力发展,共建大美河南(四)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助力脱贫攻坚战并总结相关有益经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忆苦思甜·不忘初心”实践队深入家乡,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政策推行至今所取得的成…
战疫情,抓治理,献青春
战疫情,抓治理,献青春(通讯员:党媛)鼠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长达半年多的举国抗“疫”后,我国目前已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为考察抗“疫”一线基层治理情况,7月16日起,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抗…
洛师学子青春寻访新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争做出彩河南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艺行•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推进艺术进乡村——结合专业特色探索大学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的主题赴新安县调研。自2018年中…
三架马车齐发力,一场疫情愈人心
自学校启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公共管理学院八名学生于2020年8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进行社区调研考察,访谈居委会等各个社区主体。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以“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拔除贫根,全面小康(四)
7月19日,为了更好的了解脱贫政策下人民生活的变化,“忆苦思甜·不忘初心”实践队前往博爱县李商隐文化主题公园进行采访调查。公园可以了解人们对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同感想和看法,还能直接的…
交流探讨 鉴往知来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第一期授课总结2020年7月5日,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知行合一”社会实践队第一期线上授课圆满结束,今日实践队则主要召开全体成员会议,来总结授课阶段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