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疫情尚未结束,“科技助农,建设新村”实践队决定8月14日社会实践活动仍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8月14日是实践队进行整个计划的第五天,也是进行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天。通过前四天的拜访、了解、调查和研究,实践队已经对当地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建立起整个团队对当地民情的系统化的认识。8月11日上午十点,“科技助农,建设新村”实践队为更好的深入了解在本次“科技助农,建设新村”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需帮助的各位农户的切实需求,在实践队成员保持原定分工并再次进行合理分工后,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考察社区中的大棚种植区。通过搜集,调查到的资料和村民们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在国家大力普及智能化的当下,社区中的大棚种植区仍有部分为传统大棚的布局和种植方式,这不仅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管理标准化的实现,而且使得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可调控无法实现,从而提高了环境因素造成的损失,还提高了投入。鉴于主要
原因在于传统大棚技术的局限性,实践队尝试通过智慧农
业在大棚种植中的推广和实施来解决该方面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各方面的调查和咨询,实践队制定了贴合当地情况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制定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集新兴的现代农业移动物联网、视频监控、RFID、软件工程等技术为一体。其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实现了温室大棚环境的可控性。智能温室大棚通过实施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一方面实现了大棚温室视频监控功能,通过视频监控,农户可远程查看作物生长环境及农作物长势,减少到现场观察的次数。如果作物生病,可请专家参考视频进行远程指导。而另一方面实现了温室环境远程监控功能,即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自动监测并控制农业农产环境指标,为农作物打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监控数据还可直接复制,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这样一来,让大棚体系下的农业种植基本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强大依赖,实现了高产高质的目标。
在确定好具体实施方案以后,“科技助农,建设新村”实践队分别划分为两组展开行动,实践队成员尹懋鑫、吴明泽、王赠涛、陈旭两人一组,负责智能大棚技术有关的农业生产设备升级革新的相关事宜,另一组由实践队员赵冠智负责联系农户的相关事宜,以便及时进行设备到位后与有关农户的对接和调整工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49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