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是在农村普及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的活动,能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我们实践考察队响应福建农林大学的号召,在2020年7月26日开始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能有机会和团队成员们共同努力做调研,为方言文化的发展、传承和保护出一份绵薄之力,让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也通过这次的实践锻炼了自我,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为更好的了解福建各地区的方言发展及保护情况,我们实践考察队在福建各地区,通过“云下乡”的方式,收集素材、进行调研。经过为期四天的调查活动,我感受到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对方言实施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方言,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家刘半农曾说过,方言是一种“地域的神味”。方言富有特色的表达往往与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等相互融合,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在急速变化的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方言逐渐消失,乡愁就成了无根的浮萍。一句句方言承载的是一份份情感,和关于故乡的记忆。在长期的使用中,方言已经成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并成为某一区域内民众进行社会交际的链接纽带,是乡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并不存在冲突,无论是出于情感传承,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保护、传承好方言,不让这一承载着乡愁的文化记忆在时间的冲刷中消失、堙没,都应当成为一种共识。
在现有的通讯背景下,方言使用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是现实的趋势。但方言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希望方言能在更长的时间里得以一定形式的传承。且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与方言的保存保护并没有冲突。
“道并行而不相悖”,推广普通话理所当然,但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保护文字语言的多样化,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明,更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丰富多彩。
不过,保护方言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层面。要实现“记得住乡愁”的目标,就必须落脚于切实可行的举措中。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语言文化资源,方言文化一但消失就难以恢复。因此,保护方言的工作必须受到重视,提前介入、全面推动。
我们提倡研究和保护方言,不仅仅是因为学术需要,更因其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如果用短视的眼观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其后果可想而知。
保护方言,留下乡音,才能更好地赓续关于乡愁的记忆。
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人生经历,提升了自身的素质,还感受到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我们应当自觉传播、保护方言文化,为文化的留存和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闽地方言文化实践考察队
张毓岚/文
2020.8.1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5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