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为了探寻授贤村乡村振兴的特色经验,作为桂林理工大学“助力乡村振兴,建功强国伟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成员的我来到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授贤村参观调研。
授贤村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其因孔子杏坛讲学、黄石公授书张良而得名。授贤村村民长期依靠种植、售卖银杏树获得收入。2017年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以来,授贤村的景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村中,一片又一片银杏林映入眼帘,一条柏油路贯通村子,直通沂水。路旁分布着整齐的集装箱特色商户,五彩缤纷。行道树遮蔽了烈日,树影斑驳,给人一丝清凉。很难想象这里曾经也是一个没落的古村,如今这番光景使其与粗旷一词毫无联系,古村也因集约的规划与利用焕发新机。
乡村是壮美的,寄托着千年来农家对生活的向往,联结着人与自然的愿望。独立沂水之滨,眼前就是新建的晶莹闪耀的玻璃栈桥和造福两岸百姓的橡胶坝,经历了前些日的暴雨,水位有点高,仿佛又回到了大禹治水那个奇幻的年代。沂水流长,贯畅古今,我感受到了乡村原始、自然而又鲜活的生命,心中的那个声音久久不能平复:到乡村去。作为在城镇长大的孩子,我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乡村,而我那仅有的关于乡村的记忆竟都是快乐而美好的。看惯了城市的水泥森林,不如去关注乡村的绿原丛林;看尽了城市的人间冷暖,不如去乡村感受本真的温暖。
(图为实践队员在做访谈。索海峻 供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在与村支书刘书记的交谈中得知,授贤村的建设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也终于完成了从卖银杏到卖风景的华丽变身。但刘书记坦言,授贤村多数青壮年仍在外流,而且这样的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村子美起来了、富起来了,但如若不能留住人才,形成人才的反哺,授贤村的命运也难以预测。乡村若想更加深入、持续地发展,人才振兴是关键,特别是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城里的孩子不愿意来,农村的孩子不愿意留,这是刘书记的心头之困。
借着给队员买水的功夫,我仔细参观了一家集装箱商铺,店里整洁有序,收银台旁坐着的是一位小学生,正值暑假,我想他应该也想给家里帮帮忙,大人不在,只见他熟练地操作起了收银机。我想起临走时刘书记说,现在村里正在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今已经有人归来,成立了合作社,带着村户一起做养殖,收益很可观。再看看眼前懂事的小学生,我那浮躁的心情仿佛被灌上了一口清冽的水,炎炎的夏日里也感到了一丝清凉。授贤村一定有更好的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认为广大青年应该到乡村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当然,我不是在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去乡村创业或选择做大学生村官,而是说我们年轻人要多去看看大美乡村。多去沾一沾泥土的气息,多去感受生活的气息,多去关注乡村的需求,多去了解乡村发展的愿景。如果愿意,就抽个时间去乡村看一看,动动手、帮帮忙,看累了就坐一坐,等到夜晚月儿升上当头,村子里又是另一般模样。像授贤村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它们都急切地需要青春的力量,我希望若干年后,当我再次看到我写下的文字,也会马上想起:到乡村去,去看一看美丽而有富有特色的授贤。(通讯员 王东岳)
(图为刘书记与实践队员合照。索海峻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53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