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经纬班8月16日讯】(通讯员:叶文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波及全国,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武汉不停传来紧急战报:医务人员紧缺!2020年2月,山大二院立即组建援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多名医务工作者积极报名,勇敢奔赴一线支援武汉,来超就是其中的一员。8月16日,经疫寻英社会实践宣讲团成员对山大二院神经重症科主任、援鄂医疗队队员来超进行了线上采访,了解了他的抗疫故事。
接到援助武汉的通知正是正月十四,疫情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未知的风险,来超和同事们的心情都有些凝重。然而,恐惧没有让他退缩,来超成为科里第一个报名的医务工作者。“当时就觉得如果我们当大夫的不冲上去,这肯定是不应该的。再一个就是我有过非典防控的经验,也参加过甲流的防控,所以说我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有一定的经验。另外一个就是我是神经重症科的负责人,平时救治的病人都是一些神经科重症的病人,对于呼吸道感染、重症肺炎是有经验的。如果我要是不去,这对于救治患者不利。另外一个就是,一开始也考虑过因为父母年龄大,有些犹豫。不过这是非常短暂的。一想到自己该尽的责任,就立马报名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20年我刚当上预备党员,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党员我应该报名。”是责任和担当让来超勇敢地站了出来,疫情面前,他选择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保护带给武汉人民。在武汉工作52天,隔离14天,66天与家人的分离也曾让父母担忧不解,但渐渐地,这些日子都变成了来超和家人的骄傲和光荣。“刚开始父母不理解,嫌我回来得晚,到后来他们就跟我说孩子你在那边好好干,干出成绩来。”
来超清楚地记得刚到武汉的情形,汽车行驶在高架上,这座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在当时却空空荡荡,路上只有他们一辆车。那天正是正月十六,月圆之夜,本是个喜庆的日子。但是眼前的情景却在提醒他疫情的肆虐让老百姓远离了正常的生活,让原本繁华的大城市陷入了寂静。“当时心情很沉重,一方面,当时疫情能不能控制是未知的,老百姓以为疫情吃了这么多苦,我们要赶紧上战场把疫情消灭;再一个就是疫情到底会发展的怎么样,我们能不能用手中的武器打败他也是没底的。但我们有决心,我们一定要还一个繁华、车水马龙的武汉。 ”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来超和同事们在同济医院开展了抗疫战斗。医院的情况并不乐观,“危重症病人占比30%-40%,有的病人来到就是昏迷状态。”严峻的形势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每天晚上八点到病房,早上八点才能下班休息,每天都要在病房呆超过六个小时,而六个小时正是口罩可以支撑的极限。“不仅是医生,护士的工作强度也非常大,但大家都在坚持。”为了防止感染,在病房工作需要戴两层口罩、穿戴厚重的防护服,呼吸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还要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非常容易疲劳、头疼,很多医护工作者出现呕吐等症状。但即便如此,依旧没有人愿意离开病房休息,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大家宁愿忍受闷热头疼,也不想让团队浪费一套防护服。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武汉的疫情逐渐好转。支援队的到来缓解了当地的医疗压力,几天后,防护物资也开始源源不断运往武汉,大家都终于松了口气。
谈起印象深刻的故事,来超告诉我们,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武汉是一个坚强的城市。武汉人民的顽强精神、接受现实又不被现实打到的精气神让他动容,“在武汉期间,我们组地死亡病人都是我来打电话通知家属,通知的时候都是非常难过的。家属也不能探视,不像我们在济南,还能和家属交流下,跟家属提前沟通,这都是做不到的。在跟家属电话汇报情况的时候,大多数家属都能接受现实,没有一个人又哭又闹,更没有一个医疗事故,这是我非常难忘的。”尽管被病痛折磨,但病房里的武汉人民都非常乐观、非常配合医疗工作,这对来超来说非常难得,也让他成长了许多。来超告诉我们,此次奔赴一线抗击疫情,他也收获了很多。“从武汉回来之后,我个人也比原来更加坚强、更加负责了,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明显增强,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洗礼,来超越来越能更好地生活。
目前,国内疫情已经渐渐稳定,来超对未来完全战胜新冠病毒也充满了信心。“新冠病毒只会成为历史,即使它继续存在,也只会像普通感冒一样,我是非常有信心的。”这样信心的背后,是强大国力的支撑。“我觉得抗击疫情就是打仗。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生产力,打的是国力。大家可以看到国力强盛以后,对于新冠病毒的防治显得游刃有余。”在来超看来,国家是我们最大的后盾。自己和同事的努力只是抗疫大军中的冰山一角,抗击疫情的初步胜利是所有华夏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首战有我,有我必胜。”抗疫必胜,中国必胜。
山东大学经纬班经疫寻英社会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纪洪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6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