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秧歌是山东省地区的传统舞蹈,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在2006年,鼓子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一璀璨的传统文化珍宝,正在暗淡。所以这个夏天,我们——鲁“新”行实践队,为了探寻商河鼓子秧歌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于商河鼓子秧歌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前期我们通过网络,浏览了很多网站,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观看了一些视频,深化了自己对于商河鼓子秧歌表现形式以及其传承发展的了解和认知。
为了大力弘扬、传承鼓子秧歌,商河县设立了具有特色的鼓子秧歌公园和广场,以及秧歌古村和文化馆,来保存记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附近居民积极配合,使得调研进展顺利。遇到比较年长的采访者,还会主动给我们的队员介绍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比如包括“棒”、“伞”、“鼓”、“丑”等艺术表演形式。队员还有幸见过,夜晚附近居民在广场排练的情形,在一次次的采访和亲眼见证中,我们感受到了商河鼓子秧歌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整理了收集到的163分有效问卷后,我们发现: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比较了解鼓子秧歌并且平时可以见到,百分之其实以上的人认为它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对鼓子秧歌不了解不感兴趣,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外来文化对鼓子秧歌的影响是有利的。网络的发达,通信的便捷,使得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大大增加。鼓子秧歌这种表演形式与年轻人目前所喜欢的艺术形式差别较大,所以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关注。鼓子秧歌也需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对自身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
在文化馆进行参观时,文化馆徐馆长就如何让商河鼓子秧歌走出去,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们获益匪浅。徐馆长认为商河鼓子秧歌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对内,鼓子秧歌需要继续丰富自己,打磨自己,使其成为一个有韵味的表演,而不是一个“花架子“,对外,我们需要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将商河鼓子秧歌与一些直播平台、短视频app等结合,发布表演视频以及教学视频,帮助鼓子秧歌扩大影响范围和长久的保存传承。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商河鼓子秧歌的发展与传承必须依靠于年轻人的了解、热爱和继承。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传承方面:商河鼓子秧歌作为地区特色文化,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进行展示出演和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商河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增加了年轻人接触和观看的机会,耳闻目染,就会加深印象,甚至逐渐喜欢。手把手教学,多了更多体验的乐趣。二是商河县内可以举办商河秧歌知识大竞赛,通过奖品奖金的激励,引导大家学习了解有关于商河鼓子秧歌的体系、发展历史等。在发展创新方面:在保持商河鼓子秧歌原有特色不变的基础上,融入符合新时代新特色的舞蹈动作等,删减一些过于繁杂的动作,使得学习传承更加简单,入门门槛更低。将部分动作编排成广场舞的形式,扩大影响范围和受众。在“走出去”方面:拍摄好、记录好商河鼓子秧歌的表演以及教学视频,并利用现在快捷方便的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它、了解它。结合当地特色的温泉旅游业,使其称为商河特色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让游客有机会体现商河鼓子秧歌的神奇魅力。坚持原有的各类比赛,努力展现商河鼓子秧歌的魅力,帮助更多国内外的人了解它、认识它。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历经时代的冲洗,依旧焕发光芒。它们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如何更好的传承它们,如何更好的发展他们,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面临的时代问卷。我们应在保持其原有特色不变的前提下,更好的融合现代文化,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