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三下乡生活转瞬即逝,但是三下乡的每一天仍然历历在目。我相信,在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所得到的知识能够受用一生。身为一名医学生,我参加的正是医疗服务的小分队,我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实践了理论知识,第一次体会到了患者的痛苦,感受到了患者的无助。当他们的眼睛望向你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自己的肩膀好沉,就如千百斤石头压在肩头,压力山大又责任重大。在与他们相处的五天中,我知道了何为医者?医者,宽心解痛,治病救人也!
医者,宽心解痛也。
医者,宽心。众所周知,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愈演愈烈,让我们这些医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担忧。正如老师所说,从医的道路是艰难的,与病人的相处更是难上加难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巴掌永远都是拍不响的,无论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找问题,找原因,去为患者宽心,让患者放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那些所谓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图为小分队队长苏生林为当地村民们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许多村民都按捺不住,想亲自动手尝试起来。)
在实践的第三天,有一位腹部胀气,但是大便饮食皆正常的患者,他怀疑自己腹内有肿瘤,到处寻医,但是检查结果都正常。来到我们面前,描述了自己的症状,我们带他到了内科杜院长的就诊处,老师询问症状后,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这位患者起身就气冲冲的走出来了,嘴角带着讥笑。嘴里嘟囔着“还不是一样,还不是啥都不知道”。大家心里可能都不舒服,杜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道:“患者不舒服,痛苦没有得到缓解,我们要理解他,因为我们要承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没有帮到他,所以我们只能听着,你们以后从事临床要记得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站在一个身体不舒服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和体谅他”老师的话让大家陷入深思,相信大家对老师的话有深刻的理解了吧。
(图为小分队队员为前来就诊的村民测量血压,并向她们普及如何预防高血压及高血压患者应如何合理饮食等。)
医者,治病救人也。
医者,治病救人。从踏入医学学府,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挑起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担。虽然义诊中我们没有专业的仪器设备,但是两位老师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前来的患者做了力所能及的治疗和诊断。在他们的眼里,没有刚下地过来患者身上的泥,没有因皮肤疾病而产生的那些疹子和湿疣,尽管语言不通,但他们的眼里从看到患者的那一刻,满眼已是他们身体上的痛苦,相信他们脑海里闪过的是自己背过的一个个知识点,一件件临床的典型案例。
在下乡的过程中,我们走访入户了一位患有软骨瘤的老爷爷家,当看到老爷爷动过手术后的创口和皮包骨头的身体时,老师们沉默了,没有了平时沉稳中带着的幽默,只剩下满脸的褶皱。他们无计可施,他们能做的就是为老爷爷换了药,教了一下平时的用药以及怎样最大条件的在无菌条件下换药,避免创口的感染,最大化的减轻老爷爷的痛苦。走出老爷爷的家门,老师们自言自语道:“其实我们真的不知道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该不该采用手术方式,谁都不知道结果是好是坏,是应该先保证他现有的生活质量呢还是尝试性的去挽救他的生命。”老师自言自语的说着,大家都在默默地听着,心里默怀心事……
(图为杜健医生与李文学医生查看这位患有软骨瘤老爷爷的术后X光片,并针对他的病情及术后愈合情况进行探讨,向他们家人普及换药注意事项与无菌操作意识。)
(日暮将至,从泥土地里闻讯赶来了一位脚踝受伤多年的老奶奶,已经将白大褂脱了的李文学医生马上让老奶奶坐下,他蹲下来帮老奶奶脱下满是泥土的鞋袜,给老奶奶检查起来。)
也许作为即将入院实习的我,这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后一次的三下乡活动,但是我感谢每一次的遇见与每一次的不懈努力。他告诉我,实践出真知,那些课堂中、实验室里、解剖室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如何正确灵活的运用;他告诉我,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协作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他告诉我,学医之路荆棘纵横,从医之路更是艰难重重。但是我们要铭记自己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者,所以宽心治病救人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4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