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研总结
7月28日,三点水海洋环保团队总结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实践之旅。
暂别实践
回首整个调研历程,团队在学习交流与采访中,逐渐看清了海域污染的严峻形势,也悉知了如今我国海洋环保事业所面临的困境。展厅中每一个凝固着生命气息的海洋生物标本,映照的不止是一个个受人类打扰而衰亡的种群,更是它们背后,所处圈层中一条条破损的生态链。
团队成员设想,倘若在繁育基地里看到的灵动水母在未来只能生活在小小的玻璃缸里,倘若养殖池中受伤的海龟和珊瑚虫最终老死在繁育基地,那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全球海洋环境的变化既缓慢又迅猛,当环境慢慢变差的时候我们不以为然,等到生态失衡的一刹那人们才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团队成员希望我们能够提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并真切地付诸行动,拯救环境,拯救人类。
总结感想
在所有的实地调研结束之后,团队召开了最终的实践总结会议。
在本次会议中,队员们在梳理行程等基本信息后,总结了在本次调研实践中发觉的海洋公益组织尚存问题。本次重点实践对象,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以科研为主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虽然在海洋环保公益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效,但仍旧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宣传尚有瓶颈,与地区发展间的矛盾暂难调和等问题。从张骏老师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科研机构在面对无序发展的庞大海洋旅游业时的无力,如每到夏季周末,大鹏新区的各个道路就会被无数旅客的车辆围堵得水泄不通。我们也与张凯富老师在大鹏临海生物基地,面对受科研保护的清澈海域,陷入深思……先进的研究或许能创造改变海洋面貌的工具,可如果没有培育起普罗大众爱护海洋的意识,那么再先进的工具也只是以新的形式走着破坏后治理的旧路。
群众意识决定治理成效,海洋是生命的伊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掌握海洋相关的基础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海洋公益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终合照
“海洋大学堂”作为深研院的品牌项目,以“海洋+教育+旅游”的创新教育模式联合蓝色海洋等公益组织,开展免费或盈利的科普宣传活动。这不仅有强力的科普知识与人力资源支撑,更能达到自食其力积极优化的效果——来一场与自然亲密交流的旅行,借趣味十足的活动科普,丰富大众的海洋知识,增进群众与大海的情感联系,拉近他们与海洋公益组织的距离,还能将获得的资金投入到海洋保护事业,形成良性循环体系,一举多得,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会议讨论与记录
同时,我们对实地调研过程中搜集到的录音、视频以及图片进行筛选、整理、归纳,为我们后期的调研论文与成果展示做好准备
成果整理会议
会议结束,三点水海洋环保小队成员均安全离开深圳返回家中,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实践在线上进行。在第一次后期成果展示的会议上,两位团队指导老师出席指导并给予了建议。
线下会议上,我们首先回顾了在实践结束一段时间内团队的运营情况,并总结了各个平台发布信息的差异,以此修正团队在通讯稿撰写等方面的不足,并多次向其他团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认真进行自我提升。
随后,我们向老师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困惑,得到了抓准亮点,集中阐释,由点及面的方法提示。
团队指导老师郭浩老师,在听取了我们的汇报之后,首先询问了我们对论文撰写的想法,随后进一步的引导我们充分利用调研资料,挖掘深入的亮点。而团队指导老师陈柳云老师,则以针对性的建议,让我们分组选题,提高效率,抓准细写,辩证探讨,保证内容充实与逻辑准确。
得到了老师们的指导之后,我们继续会议,理清楚了工作重点,确立选题,筛选资料并制作大纲。非常期待下一步论文撰写的成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6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