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乡村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岭南师范学院“夏乡之旅”实践队积极响应团中央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开展“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走访广东各地符合主题的乡村,最终通过微信推文、海报等多种途径,展现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7月26日,实践队员来到了上岳古民居。
上岳古民居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始建于南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超过720年历史。根据《广东通志》和《清远县志》记载,帝祥兴年间(1278年),南宋名将朱文焕(朱熹第六代)抗击元兵于北江,孤军固守于清远、英德交界处的旧横石,虽然身负重伤,仍然击鼓指挥抗敌,鏖战2天2夜,最后壮烈殉国。其后人避乱于广州,经100多年后,朱文焕第六代孙子英公迁徙到上岳村繁衍生息。
2006年,上岳古围村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点”;2008年10月,被省文联、省民协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2010年7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省文物局评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岳古民居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建筑群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整个古民居建筑由十八“里”组成,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每幢民居均雕梁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
锅耳楼是上岳古村落民居最显著的建筑特色,遍布在古村落的十八里。锅耳楼的主体建筑是锅耳墙。锅耳墙也叫鳌背墙,是房屋山墙高于屋顶,顶部形似龟背,成半圆流线型飞檐滴水,构成起伏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形似锅耳,故称锅耳楼。锅耳楼墙檐多为灰底白画的卷草图案,部分有立体的灰塑图案,另有五龙过阶、五龙过脊两种特殊建筑形式。锅耳楼是清代显贵家族居所的建筑特色,数量之多是广东省内罕有的。
五龙过阶是锅耳楼民居的特殊建筑形式。五龙过阶位于上岳中归仁里内,为清代建筑,是村内仅有保存较好的一种特色锅耳楼。其特别之处是在正厅和厢房前一共有五个开间,归头、厨房、天井、厨房、归头。因五个开间紧密相连,固称为五龙过阶。建筑面积为365平方米,高5-7米,屋顶盖小青瓦,龙船脊,清水墙,建筑构造为穿斗式,为广府民居(锅耳楼)风格。
五龙过脊也是锅耳楼民居的特殊建筑形式,位于厚元里。厚元里是清代朱氏族人建造的一座供居住的广府围屋,五龙过脊是厚元里建筑的典型代表,坐西北向东南,由两栋锅耳楼组成,前一栋为三间二进两锅耳,后一栋为三间三进三锅耳,加起来总共五个锅耳,远看像五条龙在屋脊舞动一样,所以叫做五龙过脊。其总面阔1.7米,进深46.43米,前一栋高7.5米,后一栋高8米。建筑布局合理,属于砖木结构,青瓦墙,龙船脊,硬山顶,盖灰瓦,方砖铺地,屋檐有精美的灰塑草尾图案,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
古村至今还保留众多民俗。每逢正月十七,各个“里”的村民门就要聚集在一起抢“花炮”。“花炮”编上编号,分为头炮、二炮、24炮、尾炮,还有其他一些小炮。抢到头炮后会带来吉祥、兴旺。每逢节气祭日时,上岳村的村民们还会到井边拜祭井神。为了祭祀方便,村民在井旁设立神龛。
上岳村是广东首批古村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是优秀乡村文化的载体,值得被好好保护。通过这次实践,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古村。
撰文:麦舒澜
摄图:莫沛森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夏乡之旅”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7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