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同往革命圣地 领略英雄豪情

来源:厦门医学院 作者:方灿辉

2020年7月27日,厦门医学院药学系“探寻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实践队在校团委的号召下和药学系团总支的组织下,实践队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活动。

受2019-2020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实践队积极听取各成员的意见和实际情况,决定将这次三下乡通过线上云调查并结合一部分线下调查的形式进行。

三下乡的主要内容为通过调查家乡附近的革命旧址,挖掘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怀。

按照计划安排,实践队选取了家乡附近的革命旧址为:闽中司令部旧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革命历史纪念馆为我们的调查地。重走红色线路,看红色经典,游走在英雄的家乡,或者属于他们的战场,让当代大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各自选取了地点,实践队便通过互联网简单了解相关资料内容。由于有两位离调查地较近,且两人都有意愿线下前去调查,而其他两位成员将在线上云调查革命圣地。28日线上成员自觉调查各自的革命旧址、收集资料、观看相关视频报道。同时,线下的成员也到达目的地展开参观调查。

队员们参观了闽中司令部旧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重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旧址,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瞻仰革命先烈,观看革命老区建设成果视频等。

闽中司令部旧址是闽中支队司令部地处福清、永泰、莆田三县交界,是闽中革命根据地之一。1949年,6000多名闽中人民的好儿女,在闽中支队司令部的统一领导下,在这块红土地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创造的革命业绩和精神遗产,是闽中红色记忆中宝贵的一笔。

通过云调查的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福州著名风景名胜区鼓山脚下,1998年开馆,是福建唯一一家省级也是福建全省最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收藏革命文物800多件和历史照片800多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加以展现福建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年历史风云。其中《解放福建》半景画馆是全国最大的半景画馆,也是福建文化艺术史上的首创。现在,纪念馆应用传统展览加互联网光电技术,生动艺术地再现了1949年解放福州、厦门海陆战争的激烈战斗场面,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使观众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馆内还珍藏有许多有关革命战争的文物。

走进南昌起义纪念馆,最醒目的即使矗立在八一广场中心的南昌起义纪念塔。塔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是走向胜利的起点。

南昌起义是武装起义的第一枪,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是第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开辟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胜利道路,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作风要求,创造了游击战术的十六字方针。

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这里走出了一代领袖和许多开国元勋及诸多将帅,使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全中国。

致此,实践队云调查“探寻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实践队所以活动也临近结束阶段。

本次三下乡云调查“探索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对于我们而言红色文化是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向导,了解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

从先辈的革命奉献中感受那时的红色文化对于培养自身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红色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新时代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说这些是“过去的东西”,更不能说其“已经过时”。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地面上生长出来的,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与过去相比,所处的环境有异、条件不同,但其精神、原则和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就眼下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尤有弘扬之必要,因为它对于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1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非遗瑰宝,传承匠心古韵

漆扇,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身,历经岁月沉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元服务爱满社区

“寒流席卷入深冬,社区暖意万民胸。”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开展多元社区服务活动。据了解,开展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是力所能及……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在寒假期间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最新发布

放飞青春,与法同行,山东学子社会实践走进台儿庄普法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为了让《民法典》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社会生活的生活准则,7月21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普法先锋”实践团来到枣庄市台儿庄区商业步行街,向商户发放调查问卷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生活中的…
湘大学子三下乡,了解网岭镇水污染治理
湘大学子三下乡,了解网岭镇水污染治理(通讯员:朱瑾莹)为深入了解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网岭镇的水污染情况以及水污治理情况,2019年8月17日,湘潭大学环资院、化工院、商学院、法学院暑期赴攸县社会调研团到达…
党员先锋,暖心服务
2020年7月20日至8月10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先锋小分队在安徽省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位队员都在所在的地区帮助居委会或是社区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全…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情况十分复杂。我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都非常淡薄,这就需要对青少年普及法律,让青少年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强烈的法律意识。因此,7月27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扬帆领航”理论普及宣讲团成功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常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我们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爱国主义。2020年8月10日,“扬帆…
助力文明社会暑期实践小组于平桥展开活动
助力文明社会暑期实践小组于平桥展开活动为调查人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并提高其重视程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赴平桥、漯河、南阳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7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展开活动。早晨七…
实践团下基层,《民法典》进农村
7月26日,实践团成员深入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讲解《民法典》,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村民法制意识,构建法制社会。《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更快、更好的让群众了…
湘大学子三下乡,了解网岭镇水污染以及水污染治理
湘大学子三下乡,了解网岭镇水污染以及水污染治理(通讯员:朱瑾莹)为深入了解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网岭镇的水污染情况以及水污治理情况,2019年8月17日,湘潭大学环资院、化工院、商学院、法学院暑期赴攸县社会…
深入基层法院,学习法律知识
人民法院担负着审判执行职能,始终是普法宣传事业里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基层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遗余力地投身于普法宣传工作之中,取得了全社会有目共睹的成绩和影响。因此,为了更充分的了解基层法院…
青春投身脱贫攻坚,红色筑梦美好人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更加强烈的出彩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朝梦社会实践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