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成功面试上青芒队服务板块并成为一员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也是我在这次云下乡中,幸运的开端,我正在这么想中。
我走出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很幸运地能认识到队伍、板块的成员和师兄师姐们,和大家相遇,这种感觉真好。板块内的几次会议,负责人师兄师姐们都很热心地帮助我们这些“零经验”的新队员们,总是会耐心回答我的一些稍显幼稚的问题,方案和PPT的批注总是精准到位,文末还会附上一两句鼓励我们的话语。大家的温暖总是体现在不经意的字行之间,言语虽短,但对于我来说,在这里,总是能感受到爱,真好。
高中偶然一次去博物馆的经历让我得知了潮汕地区有独特的侨批文化,偶然地在板块内“头脑风暴”之中尝试性地向大家提出了“侨批”这个活动的一些想法,在板块内成员们共同的协助下,最后很荣幸地把这个传统文化的小科普带给了我们实践地华师附中汕尾学校的学生们。这份一开始可能只属于我高中时代的“记忆”,经过成员们的努力,不再封存。
活动筹划时,我最初设想,当地的学生们对于潮汕地区的侨批文化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活动真正进行后的结果倒是让我有些许惊讶——学生们普遍对于侨批文化不怎么了解。也许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侨批文化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它的“信、汇合一”功能被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取代,慢慢地,赶不上时代的车轮了,或许再隔一代,就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尽管历史文物有被完好得保存,但提起“侨批”,或许大家都不清楚这是什么。不过将这门一开始设想的书写家书活动课衍生为文化科普课堂,对于我来说是意外之喜的事儿。
在活动进行中,我也十分很感谢刘春絮同学和其他队员们的配合。据说现场效果比较好,个人感到稍微有一些遗憾的是,我隔着屏幕,不能深刻体会到现场的热情。我不求能带给学生们一些新思想或者新的世界观,只希望能够为侨批文化的大众认识度提高、为汕尾当地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机会做一些些小小的贡献,就已经很知足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书写侨批的机会,让大家为自己父母书写一封家书,留下属于自己家庭的回忆。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听说现场有位同学主动申请书写两封家书,我想,也许是孩子们在经历了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思念亲人的情绪(“侨批传载,家书有情”活动是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五天开展的),又或许是大家可能一直以来都对父母有一些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语,总之,大家写得都十分认真,课间热情的他们都逐渐平静下来,静静地写着,写着。
“侨批”活动暂告一段落,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迎来了结束的日子。回顾这长达三个月的准备经历,对于自己,我想我一直都不是个很自信的人,和学生们相比,我也不是个成熟的“老师”,会担心学生们不“买账”,在活动当天开始前临时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环节,尽可能增强和学生的“同感度”,可也正是如此,我在授课过程中有些许紧张,导致说话的流利程度不高。记忆中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他会为了一节仅仅只有四十分钟的课而备课课程四五倍的时间,反复的琢磨,将尽量最完美的课呈现给学生。我想,这一段话不仅仅是停留在我的记忆中,我将它翻找了出来,也希望未来的我也能如此,对待每一件事,都能够进行认真地推敲与堆砌。
对于“青芒”,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能够遇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朋友们,感受到了爱与温暖。由此,我想我们也萌生了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的想法,让这份属于小青芒们的记忆,一直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