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蔺文昕)8月1日上午10时,生命科学学院“携手共进”防汛调研团队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了实践启动仪式暨第一次队伍会议,会议由团队负责人齐博涵同学主持,12名团队成员都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团队负责人齐博涵同学宣布实践活动顺利启动,接着安全员沈昕同学宣贯《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全须知》,安全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安全有序也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要求。通过沈昕同学的宣讲,每位队员都切实感受到“安全第一”的必要性,只有高度重视安全防范,遵守法纪校规,严守安全纪律,增强自我保护、自我救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才能确保实践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随后,团队成员集体观看了《面对面:探访第16次王家坝蒙洼蓄洪区》视频。王家坝地处安徽阜阳,是淮河上中游的分界点,一直是淮河防汛的“风向标”,有“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称号。入汛以来,淮河流域的降雨量已经达到往年同期的1-2.5倍,淮河流域水位持续上涨。7月20日8时31分,为缓解准河防汛压力,为了上保河南,下保江苏,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王家坝13孔闸门全部开启,向蒙洼蓄滞洪区分洪。这已经是王家坝第十六次开闸蓄洪了。开闸之后,淮河水以每秒1360立方米的流量涌向蒙洼,一座座庄台相继成了湖心岛,让原本阡陌交错,良田万亩的濛洼一瞬间变成一片泽国,蓄洪区内满目疮痍。视频观看后,每位成员都有很多感触,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看到洪水呼啸而过,安徽当地百姓的家园和万亩良田顷刻间被洪水淹没,乡亲们的财产物质损失巨大。身为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团队成员们无不感到心酸;若不是逼不得已,谁会让千人的村庄良田变为汪洋一片;若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眼睁睁看它被洪水覆盖!但蒙洼老百姓在大义面前有着共同的声音——“舍小家,保大家”,当在党委副书记和百姓们坚持不懈的转移人员和物资,一切工作落实的井井有条时,团队成员们无不深受感动。农民的面孔是纯朴的,口音是熟悉的,虽然他们都是一辈子扎根在田地里的老百姓,收入不高,也没有什么文化,虽然他们的心里也是万分的不舍,但是在关乎更多人生死攸关的命运关头,他们心甘情愿挺身而出,坚定而又义无反顾的离开自己的家园,抛下了即将收割的庄稼,抛下了用尽一辈子积蓄盖起的房子,成为挡在洪水面前的定海神针。他们的牺牲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他们完美的践行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以及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濛洼人像杞柳一样在洪水中昂扬生长,这就是值得团队成员们学习的“王家坝精神”。而中国,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平凡而又普通,默默无闻的人民,他们,是团队成员们国家的中流砥柱,有了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团队成员们的岁月静好,才能让团队成员们能够在书桌前安静的读书。
会议后,齐博涵同学指导大家对《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文章第一期进行学习,使团队成员们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及目标,深刻的了解了习总书记那句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通过此次学习,团队成员们对安徽的汛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坚定信心,团队成员们要把“顾全大局、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带到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习蓄洪区人民无私奉献,不屈不饶的担当精神,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奉献情怀。团队成员们也将继续学习,在防汛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2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