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总是记忆中最浓重的一笔,很多人提起美食,总是把家乡情感和地方文化带进去,不自觉成了地域家乡的捍卫者。为了弘扬家乡文化,深入了解家乡风俗及民俗,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春雁返乡行动团于7月31至8月2日走进家乡平顶山市郏县开展“家燕回巢”大学生返乡报道专项行动之“味寻郏县饸饹,体会传承精神”,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家乡味道,体会美食文化传承精神。
郏县饸饸面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是河南郏县地区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汉族特色名小吃。为了探究郏县饸饹的制作方法及其美食文化的传承精神,春雁返乡行动团队员亲自来到郏县当地一家著名的饸饹面店——张记朝阳饸饹面。
队员来到店里,发现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经过与店长的交谈后了解到,来吃饸饹面的大多数是郏县本地的人,他们一般隔个两三天就要来吃一次。队员们还了解到张记饸饹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至1990年,到张朝阳已是第三代张记饸饹传承人,他们遵循父辈“做好人,做好面”的家训,将张记饸饹发展至了鼎盛期。现如今张记朝阳饸饹已成为郏县饸饹面的一大特色,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饸饹面的制作过程,队员决定跟随后厨更加深入的了解郏县饸饹面。
制面饸饹面面条与平时面条不同,它是一种圆形条状面条,以前是由荞麦面轧制而成,现多以改良为小麦面,口感更加顺滑,营养也相比于之前的更加丰盛。张师傅告诉队员们,饸饹面传承至今从最初的手工擀面条变成了如今的机械化轧面条,更快捷也更方便,而且相比于之前面条粗细不一,口感不佳,而现在由机器化轧制面条粗细相同,口感也更佳。
图为饸饹面压制过程
煮面加汤饸饹面面条在经过沸水煮熟后,需要被捞出放入碗中,然后需要加入葱花、羊肉片,纯羊油熬制的辣椒,最后浇上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和羊骨一起熬制的底汤,一碗饸饹面便正式出锅了。
图为饸饹面煮熟后捞入碗中
图为饸饹面所需配菜
图为师傅为饸饹面浇汤过程
张师傅告诉我们,饸饹面的骨汤也是饸饹面的一大精髓,骨汤是由将近十余种佐料以及羊骨混合熬制而成,一般需要早上很早就着手准备,火不能断让汤一直翻滚。这样做出来的饸饹面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
图为刚出锅的饸饹面图
图为顾客排队等待图
图为张记朝阳饸饹奖状展示墙
听了张师傅对饸饹面的一些介绍,队员纷纷对饸饹面的来源来了兴趣,张师傅介绍到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古时的人们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据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一陕西人逃荒至河南郏县,并在当地做起了“饸饹”生意,因其做工讲究,味美价实,备受民众喜爱,吃的人也慢慢变多。后来至二十世纪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郏县饸饹的制作也由过去千年的笨重制作方法改为现在的机械制作佐料更加丰富,在原来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肉桂、枸杞等十余种养气滋补的中药佐料,加上祖传的配料秘方,更具暖胃祛寒,滋阴壮阳的保健防病功效。如今,从事饸饹生意的郏县商户被媒体誉为“郏县饸饹人”,“郏县饸饹人”的身影也已然遍及全球。
在弄清饸饹面的来源之后,队员们又更深一层的了解到了饸饹面传承的精神,饸饹面演变至今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也经历了许多改良,但他们却一直保持初心坚持做饸饹面,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让每一个从异乡回来的郏县人都能吃到一碗热腾腾的饸饹面,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以及家乡的味道。对郏县人来说这更是一种美食精神的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4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