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我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疫情之下电影“破冰”调研团的一名成员,在家乡江苏常州的天宁区和钟楼区,对影院复工复产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平时热爱观影的我,一走到电影院内,真要掏出问卷提问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提问归提问,可是真遇到开口的事儿,就不免紧张。尤其是,第一家常去的影院,很多人都是认识我,总害怕说了句几句,就被问到其他的事儿来打趣。我就这样忐忑不安地开始了我的采访尝试。
提出问题,有的时候比解决问题更难。走入影院,一个完全陌生的,仅仅浅尝辄止于观影的环境,自然没有多层次的角度和思路,也无法透彻地思考问题。我决定走向影厅进行观察,实践出真知。真的走进影院,抽离观影本身的角度,有些事情便微妙起来。比如拆卸的座椅,和定期的紫外线消毒。我看见工作人员套着白色的大褂,仔细地调配着消毒液,然后辛苦地在台阶上奔波,在座位之间进行有条不紊的杀菌消毒。因为长久地停工,这些地方没有定期维护,所以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整理,而这些是观众所不能亲见,必须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的,由此我又感谢这次调研,给了我全新的思路启迪和认知闪光。休息区正在播放预告片安徽师范大学胡泽慧提供预告片放的都是老而冷门的电影,市场活力还未彻底被唤醒,热门的影片都避之不及今时今日。我跑近一个又一个的窗口,试图问一点问题。可是,不如愿之事十有八九。先后跑了两家影院,工作人员都十分忙碌,各自顾着手上的活计,实在没有空闲回答我的问题。亦或是原本就不爱对话,所以更是对采访避之不及。
第三次我以为又是一场碰壁,没想到对面却是个很富激情的人,眼睛里闪着光彩。激情就是无论何时都能展露心灵之光,这条铁律亘古不衰。其实,非常感谢这位工作人员的热心。毕竟,初次社会实践的我本身就经验不足,虽然能够提出一些问题,但多数内容并不深刻,但他都一一细致地回答,并补充了很多细节。我们最后自由讨论了一会,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这一段自由讨论的精华不输于调研本身,也是这一段讨论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去反思我设计的问题本身的不足。这场自由讨论并非由影院本身始,而是姜文,1917和一镜到底。片刻言语间,让子弹飞的尖啸声和冰冷的镜头交缠而折叠,热烈的音乐在脑海中激荡,奇妙的帧飞速前进,挑挑拣拣便又是一部蒙太奇。我折服于他的敏锐和博闻强识——电影工作者的工作绝非仅仅是贩卖电影本身,而更需要和电影交流。
某种意义上,影人比观众多一层经手权,因此对电影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之中总是和电影打交道,那自然有了自己独一份的感觉。有些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独家看法。他们的眼光细密而锐利,常常捕捉到微妙而深刻的细节和细密的情感。这种敏锐的眼光,既包含了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又有着多年观影的阅历和经验,亦或是燃着最初对电影的热情和爱好。电影,就是在编织梦境。在虚无寂寞的寰宇追逐流星之尾,在花天锦地的市集仰望无边花火,提纯无数无数的寡淡,浓缩为几十分钟的灿烂星光,成就我们称之为艺术,热忱,匠心的美丽。电影拓展人生,延长生命的路线,拓宽生命的视野。影厅深处放映机的镜头,宛如一只神秘的眼睛,看遍生活的细节,看遍缤纷的色彩。影人眼中期许的光,是从有露天电影以来就氤氲在他们的眼中,无限闪光至今的欢愉。我始终对这些电影人有着崇敬和尊重。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期待是无出其右的,感谢他们在这个行业寒冬之中无私的付出。希望不久,能有更多的人能够开开心心地走向影院,让那些精彩的故事重新展现在荧幕之上。
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刚刚复工复产,工作人员都忙着做监测和消毒。坐在大厅之中,难免有一种微妙的萧条感,空着的大大小小的桌椅,保留了曾经人来人往活跃的痕迹,可越是痕迹的遗存,越是令人产生幽微的联想错位,于是越觉得小小地遗憾。这个假期,我曾多么期待《唐人街探案3》的终极揭秘,《姜子牙》的一往无前,《夺冠》的激情昂扬,《急先锋》的热血冲刺,现在,它们都安安静静地沉睡在影院深处,等着漫无定数的唤醒和舞蹈。故事,就是要声光效,就是要回响,就是要彼此的呼喊和赞叹交错,哪怕网络播放再高级和华丽,也不比影院中那种亲密而欢乐的氛围更配得上“电影感”三个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