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新时代乡村新风貌,宣传蒙山文化,弘扬沂蒙精神,8月10日,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印象·沂蒙—云蒙”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团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对当地农户开展采访调研。团队负责人李宪瑞及部分队员参与此次活动。
“我们打生下来就是农民,以后也会是农民。走了20多年的山路,也挑了20多年的扁担,早就不是说啥辛不辛苦。”望着他唱着山歌缓缓隐去的背影,队员们有了几分明悟。犹记得初遇时,嘹亮山歌的乍现,驱散了多云天营造的压抑氛围,也提起了队员们的精神,他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迈着坚定步伐,挑着长长的扁担的身影,逐渐变得立体而丰满。“小伙子们,要喝些水吗?”这是王福康和队员们说的第一句话。
一番交谈后,王福康同意队员们对他进行采访。“我叫王福康,今年56岁,挑山有20多个年头,也算是这里的老挑工了”。他利落地将肩上的扁担轻放到一旁,招呼队员们过去,“人少的时候,一般8、9点就上山了,因为他们来观光的基本上10、11点就到了。挑着东西上来得个半小时。至于啥时候回家,人少时候3、4点,人多一点话就要5、6点了。”山间清爽的风浮动着他的发梢,娓娓道来的从容和爽朗的笑声,无不让人倍感亲切。“以前人多的话,一天要挑好几次呢,但今年因为疫情,人少了很多。平常5月1到10月这段时间,都是需要提前五六天做好准备的。”说到疫情问题,他熠熠的眼神黯淡了几分,但只是一个瞬间就重新闪亮起来,中气十足的笑声也让队员们松了口气。“说实话,挑货的人其实不是很多,蒙山上算我也只有四家,没办法呀,从金刚门到瀑布这里没有交通,其余摊位都是有货车专运,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挑山的原因。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些挑山工在景区开发之前都是干农活挑东西,从小挑到现在,也是习惯了,有时候不挑一趟,还有点痒痒。”王福康说完有些羞涩地挠了挠头。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队员们对他及周边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雨季对景区的影响较强,且较为危险的区域不会对游客开放,游客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挑山工主要靠卖西瓜、饮料、泡面等便利性强的功能型产品来获取经济收益;山里摊位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月租金25000(山上,且供电)和6000(山下)两种情况……
随着山里游客陆续到来,队员们也是结束了对王福康的采访,并帮助其贩卖食品。随着担子里食品的见底,王福康笑着对队员们转身道谢并竖起大拇指。“谁不希望看着自己居住的地方越来越好呢,也多亏了政策地扶持,农民也能更乐意当一个农民。对我们来说,我们打生下来就是农民,以后也会是农民。走了20多年的山路,也挑了20多年的扁担,早就不是说啥辛不辛苦。”王福康扛起他的扁担,放声唱起了歌。
王福康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没有太多的荣誉傍身,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挑山工,但采访他的原因,既是因为他脚踏实地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是因为他是沂蒙人民的精神写照。时代在发展,我们青少年作为时代前进的主要推动者,更是需要学习和发扬这种脚踏实地的吃苦耐劳精神,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8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