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我与“鸢缘”久久长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陈镜如

风筝,俗称“纸鸢”,是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阳江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蕴含着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被誉为“风筝之乡”的阳江,许许多多人正与风筝上演着无数精彩的故事。岭南师范学院“鸢缘”课题调研社会实践队前往多地,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了采访调研,了解他们与阳江风筝的故事,与阳江风筝的缘。

回不去的童年,忘不了的纸鸢

70岁的周先生是一位零售店老板。提及阳江风筝时,他立即神采奕奕,“风筝是童年生活快乐、有趣的源泉”。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子游戏的年代,孩童们只能用双手亲自创造快乐。然而看似普通的风筝,却早已悄无声息地飞进了周老板的心里。“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风筝,所以我们就自己做风筝。用竹子一挽,用砂纸一糊,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风筝。我最喜欢的风筝就是双桃风筝,样式丰富,操作简单。”因此,风筝在当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那一代人快乐童年的象征。

有人说,艺术传统与岁月时空,是一种逻辑对应和情缘相约,是可遇不可求的心有灵犀与抉择守望。周老板自小与风筝结缘,虽喜爱风筝,却因生活的重担让他不得不选择更便捷快速的赚钱方式。何况,当时大众对于阳江风筝传承与发展的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无论是从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程度,还是大众的认可度,阳江风筝手工艺人未来发展前途不容乐观。阳江市风筝协会秘书长梁治昂曾说,那代人很擅长风筝,但能将发展阳江风筝作为事业,能坚守在传承与发展阳江风筝的板凳上的人却是少数。

深深文化之根

小贾是一名高三学生。对于阳江风筝,她表示听说过和见过阳江风筝,而阳江风筝的历史、寓意并无过多的了解。“因为高三学业十分繁忙,娱乐方式也比较单调,几乎少有户外运动”,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阳江人,从小对风筝文化可谓耳濡目染,“小时候,每到重阳节、风筝节,家里人都会一起放风筝;爷爷奶奶也会谈起阳江风筝的历史寓意。渐渐长大后,越来越少的娱乐时间,逐渐丰富的娱乐方式,阳江风筝就这样被淡忘”。

提到阳江风筝发展现状时,小贾笑着说道:阳江风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品,一个独特的文化印记。它像树的根,不断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养分。当看到调查问卷中“如果可以,你愿意成为一名风筝传承人吗?”的问题时,她毫不犹豫地在“是”上轻轻打了个勾。新时代踏过旧山河款款而来,我们早已卷入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之中。面对发展与传统的矛盾,如何坚守阳江风筝文化,又如何推陈出新,让阳江风筝焕发新的光彩,是新新一代需要面对的问题。

传承文化守正出新

“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阳江风筝亦是如此。在阳江市图书馆,调研队员采访到了一位小女生。提到阳江风筝,小女生特别兴奋。她说,放风筝是家庭户外活动一项必不可少的游戏。每年举办的风筝节她都会参加,阳江风筝的历史、寓意、种类等,她都了如指掌。于她而言,风筝象征着爸爸妈妈的关爱与陪伴,是她童年美好的记忆。

当被问及“如果有机会,是否愿意成为阳江风筝传承人”时,小女生毫不犹豫地勾选了愿意。她说,喜欢阳江风筝悠久的历史韵味,喜欢阳江风筝精致的制作,每个风筝背后都有独特的寓意与故事,不愿意让这美丽的纸鸢技艺丢失。对于“00”后小女孩来说,她的坚守是喜爱,是传承。在过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世代相传中,阳江风筝技艺、阳江风筝中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得以保留。

“鸢缘鸢缘”,我与鸢的缘分。小小的纸鸢,将三代人串联在一起。零售店老板的“鸢缘”在过去,更在心中;是怀念,更是羁绊。虽不能亲自传承,但恰恰是老一辈的不懈创作才将“鸢缘”的故事流传。高三学子的“鸢缘”是阳江风筝正走进校园,走近生活,与年轻一代碰撞出不一样绚烂花火的象征。小女生的“鸢缘”是传承正当时,阳江风筝将谱写新篇章。

纸鸢文明浩浩汤汤,承接千载,不曾偃息。百年匠人,千年传承,一代代人习得风筝的精巧技艺,钩沉探索背后的义理箴言。期望更多人守护这小小纸鸢,“鸢缘”的故事不会完结。我与鸢的缘,久久长。

(审稿/戚湘瑜 林家馨 撰文/陈镜如 摄影/唐雪婷 林家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1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气学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2月21日8:37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孙玉锋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中举行,通过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我们成功地向高中生们展示了大学的特色…… 孙玉锋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一趟属于我们的青春飞行
一趟属于我们的青春飞行青春是一趟未知的飞行,没有飞上三万五千尺之前,没有人会知道遇到多少乱流、穿越过多少云层;一旦飞到最佳飞行高度,才能看到迷人的天空景致。这一次,就让我们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
战“疫”社会实践心得——团队成员马志豪,助力疫情防控,巢院学子在行动
经过这几天的调查走访,我发现这场疫情虽然来得突然,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是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政府就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还记得当初武汉封城的时候,我就在手机上观看的直播,当时我的心情也是很沉重,毕…
战“疫”社会实践心得——团队成员马开效,助力疫情防控,巢院学子在行动
今年暑假我们三下乡小分队进行了“助力疫情防控,巢院学子在行动”的三下乡活动。这次活动分为三部分,前期小组分工、策划书撰写,中期信息调研采集后期的信息整理和宣传。每个时期我们都有面临过实际的困难…
齐心协力,对抗疫情
2020年一开始便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天文奇观以及天灾人祸,接二连三出现在公众视野。此次轰动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与自然…
社区周边地摊经济发展:现状、成效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社区个体居民的调查数据
摘要:“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地摊经济”日益活跃在大街小巷之中,使城市充满“烟火气息”。小小的地摊,以其独特的形式形成了特有…
七月的故事,八月的新章
日升月落间,时光的轮又把季节推进盛夏更深处。仿若,我们昨天还在说着七月的故事,转眼却又要续写八月的新章。好像还没和孩子们相处多久,为期两周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半。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老师们逐渐褪去…
山理工“光”速出击团队三下乡:深入调研光电仪器,顺利开展线上会议
8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速出击实践团前往淄博市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对光电仪器物位计的生产过程进行调研并举行线上实践会议。实践日上午,光速出级团队全体队员来到了山东瑞谱光电…
以赤子之心逐明日之梦
东方既白,晨光微熹。2019年10月1日的早晨,首都北京沉浸在一片欢呼雀跃的喜悦气氛中,因为今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兴奋与自豪的日子。这次隆重的集会,是为庆祝中…
河南青年学子宣讲三防知识 青春点亮思想意识
河南青年学子宣讲三防知识青春点亮思想意识中国青年网新乡8月5日电(通讯员周晓君魏挺羽)7月18日下午,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魅力神州”三防宣讲团队一行八名志愿者穿戴好志愿者工作服,来到了新乡市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十万个为什么》特色课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十万个为什么》特色课程(通讯员崔涵游燏吉)8月19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十万个为什么》特色课程。该课程由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