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蚂蚁”三下乡 | 高流古墟,延绵千年的神水传说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8月12日讯】(通讯员 李楠)为探索阳春本地特色文化,考察当地乡村基础建设,总结乡村脱贫攻坚的经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脱贫攻坚,2020年8月4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红蚂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于阳春市合水镇高流村开展探索美丽乡村的调研工作。
“高流河墟”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合水镇的高流河两岸,每到农历五月初四,周围的村民和工匠都会自发将手工编织的竹筛、藤椅等竹木工艺品到河边摆卖,情景热闹壮观。
行走在高流河畔,追溯古墟历史
据团队线上调研组的成员调查了解,高流河墟在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张阳春市具有浓郁民俗的特色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其中特色。为何高流河墟能够在众多古老墟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高流河墟的具体情况,了解它的历史起源。团队成员来到了高流河畔的廻龍寺,找到了寺庙的守庙人就高流河墟与冼夫人纪念馆之间的联系进行采访,了解到高流河墟与冼夫人有着必然的联系。
千年之前,冼夫人多次平定叛乱,安定岭南一带,因此在高流河畔举行军民庆祝胜利大会,追悼在平定叛乱中牺牲是将士和民众。而这个仪式一千多年间相传成俗,继而流传形成今天的高流河墟。而廻龍寺是在明朝年间当地人为缅怀冼夫人的丰功伟绩而建立起来的,现命名为“冼夫人纪念馆”。它与高流河墟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冼夫人纪念馆是见证古墟的“见证者”,而古墟的人流量更为冼夫人带来绵绵不断的香火。
高流河墟在众多古老墟市中逐渐展示出历史舞台的风采,以其别具一格的地方民俗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创造了历久弥新的文化奇迹。
独特的民俗传统,探寻“怪墟”魅力
与神水传说联系在一起的高流河墟,还有“怪墟”一称。“高流河水很神奇。”村里的老人说:“农历五月初四那天高流河水有‘仙气’,竹器放在河水里泡一泡,不会生虫也不会腐烂;小孩进到水里洗一洗,身体强壮还能长命百岁。”在青年男女中还相传,年轻的女子,在墟日当天泡过高流河的水,会变得美丽动人,如愿找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于是,高流河便又有了“美人河”与“情人河”的名字。
拥有这么多不成文的习俗,却让人不禁好奇里面的奇妙之处,因此慕名而来的决不仅仅是村镇周围的人,还有邻市来贩卖商品的商贩、体验民俗的游客还有采风的摄影爱好者。
隐藏在热闹喧嚣后的“冷清”
调研组成员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了解到高流河墟的历史与传说,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高流河墟周边的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
作为一个吸引游客来观赏并参与其中的墟集,坐落在美丽的高流河畔,河水应该是其中靓丽的风景,但肉眼可见的是河面上漂浮着水浮莲和杂菜。据当地居民反映,高流河十年前的水质与现在的水质变化十分明显。十年前的水质清澈,是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自取地,但由于养猪产业的兴起,猪废料的不合理渗透排放,导致河墟水质变差。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启用“一河两岸工程”来改善河墟水质。
在之后访问当地村委会的时候,还了解到高流河墟的发展与管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墟日”当天的活动是由村民自发形成的,政府收益甚少;由于河墟清理费用较低,清理人员清理过程并不到位,因此高流河墟附近才会出现杂草和垃圾。
在热闹非凡的“趁墟”结束后,这些“冷清”却未曾被人关注并解决。在这次三下乡的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从各个方面去研究调查高流河墟,无论是它吸引游客的原因还是不被人关注的问题所在。
这延绵千年的神水传说和高流河墟的历经沧桑,无处不体现当地特色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向往;冼夫人的传说和古墟的旅游产业相依相存,让其增添历史文化的厚度,继而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高流河墟的建设和发展,让古墟仍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感,也能从原始淳朴向现代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