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庐江城里的三代乡音,代代流传,代代革新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王娜

对于庐江人而言,一口浓重的方言跟他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地一样重要,“老表”“大姥”等耳熟能详的亲属称谓萦绕唇齿间,是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左邻右舍间难忘的亲昵,也是城市里打拼的老乡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照应。庐江县位于合肥市辖内,属于江淮官话区,为寻找日渐消逝的乡音,唤回记忆里的亲属称谓,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亲属称谓语为中心的安徽部分地区语言生活调查团于8月1日下午赴合肥市庐江县城关区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徐玲:常说普通话,不忘家乡音

“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我从小在这长大,对庐江的方言了如指掌。”顶着炎炎烈日,调研人员来到了庐江县城关村,现年22岁的大学生徐玲热情地接待了调研人员。“妈妈的兄弟叫母舅,大母舅、小母舅、老母舅……”徐玲如数家珍地回答了调研人员提出的问题,她还时不时地反问调研人员,热烈地与调研人员讨论庐江方言里的亲属称谓具体读音,“外公的读音音似‘嘎公‘,像鸭子的叫声‘嘎‘。”

调研人员从母系亲属、父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三个层面详细询问了徐玲当地方言的读法,徐玲一一作了解答。她介绍说,在庐江方言里,外公外婆叫家公、家婆,父亲的姐妹一般称为大姥、小姥,母亲的姐妹一般称大姨娘、小姨娘等等。

在问答间,徐玲动情地向调研人员说道,她现在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商经济学,平时热爱文学,对汉字有所研究,普通话是二甲水平,虽然她在外地上学时为了便于沟通都说普通话,但一回到家乡还是不由自主地说回熟悉的庐江本地方言,记者了解到,徐玲是土生土长的庐江人,说庐江方言对她来说就像是本能,能有人记录并传承庐江方言亲属称谓,是她的心愿之一。

朱林芳:现在的庐江方言没那味了

朱林芳是庐江县城的一位家庭主妇,47岁的她犹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水平,讲话间庐江方言中时不时夹杂着几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看到调研人员的到来,朱林芳放下手头的家务活,热情地招待调研人员。

她详细回答了调研人员提出的问题,并在问答时反复纠正调查人员的读音。在问及母兄的配偶读音时,她重复数次“母舅”读音,直至调研人员准确地复读出“母舅”的读音。“母舅,就叫母舅,第二个不就是二舅嘛,往下就是三舅四舅五舅六舅…”说到急处,朱林芳一手摇着蒲扇,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

与徐玲不同的是,在朱林芳介绍中对父亲的称呼是“大大”,母姐妹之子一般称呼为“大老表”“小老表”,并不是现代称谓里的“爸爸”“表哥”“表弟”。朱林芳感概道:“去城里的人越来越多,回来讲方言都没有那味了。”

孙继梅:讲庐江方言的人越来越少

孙继梅老人扎根在庐江县城这片土地上75年,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她身体硬朗,中气十足,头发梳理得整齐顺滑,仅有头顶稀少几缕白发。调研人员见到孙继梅老人时她正在喂鸡,她乐呵呵地将调研人员带到家中坐下,用一口纯正的庐江方言回答调研人员提出的种种问题。

“大伯叫大爷,二伯就叫二爷。”老人脸带笑容,热情地回答着调研人员的问题,讲到激动处,老人频频晃脚,尽显可爱纯朴。询问期间,老人喂的蛋鸡数次窜到屋内,老人拿着拖鞋将其赶了出去。

老人告诉调研人员,他们以前叫母亲姐妹之女与现在不同,称为“大姨表姐”“二姨表妹”,母姐妹之子孙子、孙女出世后叫“表爷爷”,其配偶叫“表奶奶“,重孙子出世后,又统一称为”表太太“。老人还保留着叫母亲”娘“的习惯。

调研时已是中午,老人热情地让调研人员留下吃午饭,在饭桌上与调研人员手拉手亲切地话家常,老人告诉调研人员,现在庐江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城里住得久的小辈都很难听懂她说话,她自己又不会说普通话,与小辈很难交流。

“一方语言沉淀一方文化。”调研人员吴敏感概地说:“万事开头难,此次调研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沉淀的地方,调研过程中会因为准备不足而出现很多疑惑。从调研来看,城关区、庐江县的方言都逐渐向普通话或官话靠拢,尤其年轻一辈的方言逐渐失去地域特色。家乡之大,人们了解如此之少。初入方言调研之大门,希望未来几天调研人员们能够不止于奔波感动,还愿窥见方言称谓的内在文化涵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书香传递温暖,义举赋能阅读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9日电(通讯员孙靖雯)为了缓解图书馆日常运营压力,助力知识传播,在城市的文化心脏——济宁市图书馆,一场无声却意义非凡的奉献正在上演。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 “青衿逐梦,学思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赓续红色血脉,青春奋进新征程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6日电(通讯员孙靖雯)在时代的号召下,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衿逐梦,学思践行”实践队怀着崇敬与追思,踏入了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济宁市革命军…… “青衿逐梦,学思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燃青春之火,守文博之光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5日电(通讯员孙靖雯)在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博物馆作为历史的宝库、文明的殿堂,承载着传承与教育的重任。为了助力文化传承,增强公众对文物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不同…… “青衿逐梦,学思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情牵诗歌梦,志愿服务之光点亮文化讲座

诗是灵魂的音乐,为领略文字的魅力,感受诗歌的力量,践行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助力文化传播,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向党”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7日前往济宁市文化中心开…… “青春向党”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强国梦想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强国梦想2024年8月1日,恰逢建军节来临之际,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公众对我国军事革命史的了解与认识,受济宁市博物馆邀请,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向党…… “青春向党”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冬日暖情:村委会引领志愿实践,共筑和谐乡村

在凛冽寒风也无法阻挡热情的1月21日,肖口镇村委会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志愿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奉献…

书香传递温暖,义举赋能阅读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9日电(通讯员孙靖雯)为了缓解图书馆日常运营压力,助力知识传播,在城市的文化心脏——济宁市图书馆,一…

绿动未来|西南财经大学多彩环保课程“启智”,点亮少年绿色梦想

寒冬之际,西南财经大学“绿动未来”实践队在游家渡社区举办的冬令营活动正持续升温。今日,活动步入第二天,一系列独具匠心…

向海而兴,张家台渔村的振兴诗篇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2025年1月10日,围绕“智绘乡村新画卷,情…

曲园学子三下乡: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乡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情感和未来。近年来,随着乡村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人居…

最新发布

防疫常态化,开展防疫复产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
1、精心筹备实践活动,安全开展资料信息调研实践活动的成功进行,离不开前期对资料与信息数据的精确收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全体队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以多种形式开展前期防疫复产相关信息的调研…
回顾红色记忆,追寻先烈之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滁州市的红色历史并发扬红色文化,2020年8月1日,滁州学院“回顾红色记忆,追寻先烈之路”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了滁州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展开了主题为红色旅游路线设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
【安工大学子抗洪救灾系列报道一】万众一心抗洪魔,防汛救灾显担当
2020年下半年刚开篇,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突袭中华大地,一时间抗洪救灾成为了亿万国人牵挂于心的事情。大雨纷纷不停,洪水泛滥决堤,全国主要流域陆续告急。面对自然的大考,管工学子没有退缩,涌现出一…
携手支教,共筑学子梦
近日为使广大同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推动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多方面教育,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7月23日,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回音计划”义务支教服务活…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曙光”团队通过立项答辩
7月22日,哲社学院“曙光”枣庄市前良村困境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需求调研团通过哲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立项答辩。在立项答辩过程中,“曙光”团队队长宋展飞就主要调研内容以及调研流程与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对…
高精尖实践队 疫情影响下四川特种养殖户面临的困境
特种养殖是一种产品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新奇的、特殊的养殖业,其典型产品如:竹鼠、肉兔、蝎子等。近年来,特种养殖作为一种综合经济效益更明显、附加值更高、市场需求更大的农业产业,被纳入了山区扶贫项…
回望革命荣光 传承红色基因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化工学院学生会举行“回望革命荣光,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7月起,实践团开展了线上讲红色故事活动。8月4日,实践团成员邓雅轩同学开始录制讲述红色故事视频。录制视频前,邓雅轩…
关注情绪伴爱成长,关爱PID儿童之线上观影活动顺利进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罕见病的一种,与遗传相关,如先天性基因突变、缺失等所致免疫功能缺陷病,常发生在婴幼儿。为了向患有PID的孩子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好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帮助,“关爱PID…
为祖国送祝福 与祖国共成长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化工学院学生会“回望革命荣光,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开展为党送祝福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线上录制视频的方式完成,实践团全体成员积极参加。7月29日下午四点,…
深入基层,民生民意
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实践小队为了对西吉县的农村当地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为了更好的展开下一步的扶贫以及直播带货工作,实践团队去了西吉县高赵村采访调研,了解当地风土民情深入基层,民生民意。在这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