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南京8月13日电(电讯员:封雨青 李烜仪 张千凡)
八月初,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探访周恩来总理的法兰西留学之旅。
暑假期间,南财外院的几名大学生在家中打开电视,观看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该剧主要讲述20世纪初,一群热血青年,踏上了法兰西的求学之路,寻找救国道路,走向社会主义革命,这群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人里,有许多人成为了后面中国革命中的中坚力量,其中就包括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周恩来总理,在法兰西留学的这段时光,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他和赵世炎等人将此次留学作为契机,一起深入探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怀揣着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的青年周恩来,除了在法兰西学习知识,同时也在开展自己的革命事业,期间,为了把勤工俭学的先进分子团结起来,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相约,分头进行准备,筹建旅欧共产主义小组。
1922年3月,周恩来到德国后,经常往来于柏林巴黎之间,在勤工俭学生中做演讲,积极推动共产主义小组的建设工作。4月,周恩来,萧三,刘清扬等七名共产党员,联名写信给赵世炎,要求五一前成立旅欧青年团,赵世炎秘密回到巴黎,在蒙塔尔纪,里昂多次奔波,五月底筹备工作顺利完成。终于,1922年6月初,旅欧青年中的共产主义组织诞生了!
在当时,已经有留学生因为进行革命而被遣返回国了,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革命工作依旧能够井然有序地开展着,这是因为信仰和团结,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样的力量是那些反动派无论如何也无法打压下去的。就如几名大学生,作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一直坚信,并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希望能够从周恩来的法兰西留学的故事中看到青年人的力量,明白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能够为共产主义道路做一些什么,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品质,怀揣着这样的期望,一起探寻,这里面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索。现在众多的大学里都会提供平台,让学生们创办兴趣社团,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甚至是共同理想的人走到一起,他们的沟通交流中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同时,能够相互提醒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在何方,激励彼此继续前行。
(图为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参观了里昂中法大学旧址,这是周恩来等革命家曾在法国就读的学校,然而,这群青年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据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当时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一度要求进入该校学习。周恩来在1921年1月25日致严修的信中写道:“恩来居法约半月余,以事外之身来看,以为勤工生之救济,舍里昂大学外实无再善之所。”而校方却以“勤工学生程度太低”和“自费亦殊不易”为借口,不愿接受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这年夏天,吴稚晖公然宣布在国内另行招生,并决定于9月25日开学。8月21日,从国内招来的学生在上海乘坐波尔多斯号轮船前往法兰西。9月12日,里昂中法大学校部断然拒绝克鲁邹勤工俭学生提出的入学要求。
在克鲁邹留学的赵世炎、李立三等人决定发动运动,为在法勤工俭学学生争取入学机会。周恩来积极地参加这场斗争,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当讨论派遣“先发队”到里昂去的时候,他提醒大家斗争的复杂性,强调指出斗争要讲究策略,须做两手准备。周恩来建议,各团体留下部分骨干力量,以便负责后方工作及应对后续斗争。
“先发队”被强行遣送回国后,周恩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才华撰写长达3万字的长篇通信《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运命》,分18天次在《益世报》上连续刊出。周恩来自1920年冬到欧洲去勤工俭学,旅欧前,被天津《益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从1921年3月至1922年5月,他在《益世报》上共发表旅欧通信56篇,计20多万字。这些通信深刻反映了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和旅欧华人的斗争,《益世报》一时声望、销路均盖过天津其他报纸。周恩来在叙述这场斗争的整个过程中,满怀信心地呼吁团结迎接胜利。这次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影响力巨大。从此,接受马克思主义、要求进行社会革命以改造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诚如周恩来所言:“社会主义之不可侮,实已成了必然的趋势。”
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曲折,但是依然会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面对挫折,他们选择总结经验教训,学会利用自身的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优势,讲述法国留学生的境遇,同时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将更多的有志之士团结起来,继续与反动派作斗争。
在困难面前,坚定的信仰和意志力最为重要,坚持自己所相信的所追求的,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即使失败,总结经验,利用自身优势爬起来继续再战,这就是周恩来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
(图为里昂中法大学教职员及学生合影 )
在网上了解学习了周恩来的法国之旅后,几名大学生决定到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和周恩来图书馆参观,来到周恩来曾经工作的地方,了解他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更加深刻地感受周恩来总理身上的品质,看到了周恩来的法兰西之旅,对于他之后工作的影响及帮助,学习了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信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6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