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些天对于调研资料的分析,再加上对于调研组的小伙伴调研报告整理、总结,我能够发现一些不一定算是问题的问题。
在众多的受采访者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的规律,对于方言依旧能够熟练掌握的大多是一些老人,他们的学历或许不高,普通话流利程度或许不够,相对应的就是对于方言的掌握和运用十分熟练。
如果说方言文化也算是一种经典文化的话,那么对于这一文化的传承如今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普通话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普及和运用,年轻一辈对于方言的掌握已经大不如前,甚至出现了不少“只知普通话而不知方言”的现象。这当然不能算是一种不好的问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不利于传统方言文化传承的现象。
放眼当今社会,有不少的传统文化都在不知不觉当中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例如剪纸艺术、刺绣艺术、编织艺术等等。许多在从前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技术在现在都成为了需要我们去走访探寻、去寻根溯源的“手艺”。会这些“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技术甚至已经成为了几代单传,随时都有可能消弭于无形。
我们调查研究方言文化,不仅仅是为了领略其中象征着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为了感受其中生动有趣又亲切的语言称谓,更是为了去守护这份传统文化,去唤醒更多的人对于传统方言文化的那一份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们的方言或许在现在看来有一些“土”,但正是这种带有地道的泥土气息的语言文字最是质朴和纯净,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亲切感。
我们不该否认自己的方言,就像我们没有理由否认我们自己的根,英雄不问出处,英雄同样也不会畏惧说普通话或是方言。那些我们在普通话当中无法听到的亲切发音,代表的是不同聚居地与族群流传至今的一种对于环境与时代的适应性。
我们用方言称呼自己的亲人、爱人,每一声往往都沉浸着浓烈深沉、历久弥坚的爱意。在这些天的调研资料当中,总是能够看到许多老人用方言表达自己同爱人间的亲昵、同子女间的亲密,唤一声“老头子”“老婆子”,一唤便唤过了小半辈子。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深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相濡以沫。
中华文化的传承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方言文化也是一样。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各地区方言文化的调研,希望可以将这一文化重新引入更多人的视野,唤醒更多人对于传统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6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