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张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是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现农业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了引导农户正确施肥、缓解资源环境危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8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黄淮海麦区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云组队的形式在河南开封、山东高密、湖北仙桃、河北邯郸等地分别开展实践调查。实践队员深入了解当地土地使用状况并进行入户调查,旨在获得一手数据,助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实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入乡村调研拍摄当地村规民约(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孟云娇 供图)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淮海麦区土地细碎化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是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经营的地块数多且单块农地面积较小。土地细碎化将造成地块边界增多、灌溉、施肥问题突出,给田间管理带来不便。从生产效率角度来看,经营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面积过小,将不利于机械化管理和控制,增加时间成本和作业管理成本。通过对比经营规模不同的农户发现,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将会从两个路径带来化肥的减量化。首先规模种植可以抵御风险、减少农地撂荒,农户会选择对土地进行更多的自有投资,促进测土配方肥、农家肥的施用;另外,经营规模的扩大会提高机械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施肥环节外包成为可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当地土地利用情况(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尹思力 供图)
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将会促进化肥减量施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大环境下,农户务农收入的增加将减少农业兼业化,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土地产权稳定,增强农户投资信心
土地产权稳定包括承包权的稳定和经营权的稳定,通过入户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并没有签订书面合约,只是通过简单的口头合约的形式将土地流入或是流出。问其原因,河北省邯郸市大社镇佐城村接受调查的一户农户反映道;“我转入土地的主要方式是与同村的村民进行同村间的土地流转,平常家家户户的关系都很好,不需要签订合约。等到我不愿意种地或是他们想要种地的时候,就把田地还给他们种植,不存在土地流转纠纷”。同时,在其他地区进行调查的实践成员也反映了类似的现象。通过查阅文献,实践团成员发现这种基于人情关系的土地流转看似稳定,实则包含巨大的投资风险。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入户访谈(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尹思力 供图)
农户在种植转入土地的时候,不确定土地何时将被收回,从而不愿意为了改善地力而施用农家肥或是测土配方肥,而是单纯地追求产量最大化。造成化肥的过量施量,增加投入成本。因此,如果在土地流转时具有签订合约的意识,就会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土地产权稳定,增加农户的投资信心,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普及化肥施用常识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外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大部分农户是初中及以下水平。农户往往根据以往积累的种植经验进行种植,并没有接受过从整地到收割的系统技术培训。根据文献查阅,认识到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更容易接受和实施耕种新技术、新方法,而那些没有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农户,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对改变种植模式的风险厌恶度较高。对于农业技术培训的普及程度,实践团成员张硕走访了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麦仁店村,村支书张彦华同志讲到:“我们村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向村民传递国家政策导向,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我们都以广播的形式告知村民。同时鼓励村民进行种植模式的改革,对种植示范户进行补贴和奖励。”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当地农机使用情况(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孟云娇 供图)
通过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农户可以改善原有的落后技术,增加土地生产效率。特别是通过化肥施用常识的普及,可以引导农户正确施用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化,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8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